字词 | 联合作用分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联合作用分析 联合作用分析药理和毒理等研究中,经常需要确定两种或几种因素对机体的联合作用。联合作用有三种类型: 独立的联合作用,相加的联合作用,协同或拮抗作用。 p=1-(1-p1)(1-p2)…(1-pn)。(2) 若机体对两种因素的敏感性存在相关,且第一种因素的作用较强,则 p=p1+p2(1-p1)(1-r),(3) 式中r为相关系数。当r=0时,式(3)和式(1)相同;当r=1时,p=p1,即第二种因素的作用完全与第一种因素的作用相重复,或者说完全被第一种因素的作用所掩盖。相加的联合作用 又称相似的联合作用。两种作用方式和作用部位均相同的因素(如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同一种生物的剂量(对数)反应(概率单位)回归线往往是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其中之一的剂量减少可以用另一种的剂量按比例的增加来代替。设两药的剂量反应回归线是:A药 y=a1+blgX1 (4) B药 y=a2+blgX2,(5)式中y为反应率的概率单位,X为剂量。现以ρ表示B药对A药的相对效力,即ρX2=X1,则式(4)可改写成 y=a1+blg(ρX2),(6) 式(6)和式(4)实际上是一样的。ρ的计算可按式(7),y=a1+blg(X1+ρX2)。(8) 若用XM表示混合物的剂量,用π1及π2分别表示其中两药的含量比例,则式(8)可改写成y=a1+blg[(π1+ρπ2)XM],(9) 或 y=aτ+blgXM,(10)其中 aτ=a1+blg(π1+ρπ2),(11)aτ是根据两药单独试验的结果可以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又由两药合用的试验结果可算出剂量反应回归线y=aM+blgXM。(12) 式中的aM为实测值,将aM与aτ进行比较,经假设检验,可推断是存在“相加作用”还是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一种因素(如A药)可以增强另一种因素(如B药)的作用时,称为协同作用或增效作用。反之,一种因素可以减弱另一种因素的作用时,称为拮抗作用(即负的协同作用)。此时两药合用的剂量反应回归线是 (1)分别求出A、B两药单独使用〔按式(4)及式(5)计算〕及合用〔按式(12)计算〕时的剂量反应回归线。用加权直线回归法精确度较高(见条目 “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 (2) “检验,按式(15)计算统计量u值。 ![]() ![]() 例 甲乙两种杀虫剂及其1:4混合物的剂量反应(概率单位)回归线分别为: 甲: y1=2.336+3.891 lgX1 乙: y2=0.660+3.891 lgX2 混合物: y=1.302+3.891 lgXM,并算得saM-aτ=0.141。问乙药对甲药是否有协同作用? H0: 乙药对甲药只有相加的联合作用而无协同或拮抗作用, H1: 乙药对甲药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a=0.05。 查u界值表,0.5>P>0.2,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故尚不能认为乙药对甲药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 半数效量序贯法 病例随访资料分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