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卫将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卫将军 卫将军官名。汉文帝始以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骠骑、车骑将军地位相当。东晋以后,尤为要重。北魏如加大者,则位在太子太师之上。唐以前历代多置。 ☚ 将军 骠骑将军 ☛ 卫将军东汉及三国时官名。位次上卿,掌师兵卫和边防屯警。 卫将军 卫将军官名。汉代置。《资治通鉴·汉纪五》: “拜宋昌为卫将军。”蔡质《汉仪》:“汉兴,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 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紫,位次上卿。” ☚ 卫士长 卫率长 ☛ 卫将军 卫将军官名,西汉文帝刘恒由代王入继帝位,始设卫将军1员,以亲信宋昌任之,总领京城各军,位亚三司,其官属有长史1人,司马1人,从事中郎2人,掾属29人,令史及御属31人。后凡卫将军与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皆金印紫授。 晋以陆为卫将军兼仪同三司加千兵百骑。东晋以后尤为要重。北魏初加大则次仪同三司。孝文帝太和年中加大则位在太子太师之上,历代多置,至唐废。 ☚ 车骑将军 镇军将军 ☛ 卫将军东汉及三国时官名。位次上卿,掌师兵卫和边防屯警。 卫将军wèi jiāng jūn将军名号,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位比公,凡将军皆主兵,掌征伐,而卫将军平时掌宿卫;(见《后汉书·百官志》)。王莽时与更始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号为"四将"(见《汉书·王莽传》)。《汉书·文帝纪》:"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后汉书·孝献帝纪》:"韩暹攻卫将军董承。"《后汉书·隗嚣传》:"大司马董忠,国师刘歆,卫将军王涉,皆结谋内溃。"魏晋以后多沿置。 卫将军官名。西汉置,统领禁军,权任甚重。东汉时位在三公下。魏晋南北朝沿置,为重号将军,多授予朝中大臣作为加官。二品。 卫将军武官名。西汉文帝时始置卫将军,以宋昌为之,总领京城各军,位次三司。以后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均开府置官属,不但独掌禁兵,并且预闻政务。三国时魏蜀吴均置卫将军,魏制秩第二品。晋与南北朝时成为优礼大臣的虚号。晋代卫将军开府者为位从公,秩第一品;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秩第二品。南朝宋卫将军若加“大”字,得仪同三司。南齐时卫将军加“大”开府者亦为位从公。梁陈时有中卫将军而无卫将军。北魏、北齐亦置卫将军,用以褒赏勋庸, 秩均为第二品。北魏时加“大”者,位在太子太师上。北周不置。晋与南朝另有左、右卫将军,领宿卫兵,轮流在宫内值宿, 其任甚重, 与卫将军不同。参见“左卫将军”。 卫将军环卫官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的泛称。《旧闻证误》卷1:“(雍熙三年)曹(彬)既失律,召还下吏。责为卫将军。”《宋史·曹彬传》:“(雍熙三年)彬责受右骁卫上将军,彦进武卫上将军,信右屯卫上将军。余以此以黜。”《分纪》卷35《诸卫将军》:“国朝《元祐令》:诸卫上将军从三品,诸卫大将军正四品,诸卫将军从四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