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耳药物中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耳药物中毒

耳药物中毒

这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位听神经系中毒性损害。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本病并不多见,只有因疟疾服用大量奎宁所引起的中毒性聋。嗣后由于各种耳毒性抗生素问世,发生耳药物中毒者与日俱增,以致成为位听神经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奎宁及其衍化物有血管收缩作用,可致迷路缺血、缺氧,使螺旋器听毛细胞首遭破坏,螺旋神经节细胞亦发生变性,临床表现为早期耳鸣,随后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奎宁可通过孕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听器,引起先天性聋。动物实验证明,豚鼠在妊娠期间注射奎宁,胎畜耳蜗内可有出血现象。故用奎宁引产有导致母子两代耳聋之虞。
水杨酸及其盐类的耳中毒较少见,常因经常服用含有此类药物的止痛剂或因风湿病服用水杨酸所致。其他药物及化学物质,如抗梅毒用的砷剂,含铅的化妆品以及汞、磷、土荆芥油、苯、苯胺、煤气、烟碱、酒精等均能引起耳药物中毒。
耳毒性抗生素中毒
其中以链霉素中毒最常见。链霉素为链丝菌属产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历史,过去曾为治疗结核的首选药物。它对位听神经系有毒性副作用,且其发生率颇高,短期应用者为1~10%; 如长期注射,则将有1/3~3/4的患者可出现程度不同的位听神经功能损害,但轻者常被忽略,少数严重耳聋或长期眩晕者使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婴幼儿则可因中毒而成聋哑。链霉素还对肾和人体其他系统也有毒害作用,肾中毒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有的则表现为肾功能不良,后者可影响链霉素自体内排出致血中链霉素浓度升高,从而使中毒加重。故有肾病者易中毒; 老年人的肾功能多有低下倾向,也易发生中毒。
链霉素硫酸盐主要损害前庭系; 双氢链霉素主要损害耳蜗系。但此一规律并非绝对不变,临床上链霉素硫酸盐引起耳聋者屡有所见,而双氢链霉素引发眩晕者亦偶有发生,即这两种药物均能引起前庭及耳蜗中毒。
前庭系中毒 常在链霉素开始注射后数日到数周出现前庭中毒症状,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步态蹒跚,甚则恶心、呕吐,并感到屋宇景物或自身在颠腾起伏、动荡回旋,闭目卧床才较舒适; 睁眼则眩晕加重,偶有轻度眼震。前庭系中毒缓慢者,可由人体的适应性和平衡功能代偿而无临床症状,但通过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可发现其功能障碍,或偶尔由于黑夜行走不能维持平衡甚至摔倒才发现前庭功能丧失。前庭系中毒发生后,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治疗措施。预后一般良好,眩晕症状多能在数月内缓解,前庭功能亦可能部分或完全代偿。如长期不愈,则将影响患者从事航空、潜水、舞蹈、体育运动、高空作业之类的工作。
耳蜗系中毒 临床表现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聋和持续性耳鸣。耳聋呈进行性,发展过程一般持续数月。早期表现为4000Hz以上高频听力下降,因语言频率尚未受累,患者常不觉耳聋。此时立即停药和采取治疗措施有可能制止耳聋发展。中毒加重则听力检查示斜坡形曲线,高频听力严重缺损,语言区亦被累及,患者便感明显耳聋。由于此种聋耳的阈上听力不良,语言识别力比一般耳聋更差。此外,它还有迟发性的特点,症状常在用链霉素数周乃至数月后才显现,且即使停药,多数患者听力仍将继续恶化,但不致发展成全聋。少数患者的听力能自然或经治疗获得恢复。耳蜗中毒患者通常伴有以高频音为主的耳鸣,有时且伴脑鸣,经久不息,其扰人可能比耳。聋更甚。
耳药物中毒的发生和发展,常与个体对毒性的易感性有关。有的患者只接受小量如1~2g链霉素,就出现耳药物中毒症状;而有人长期使用,甚至累计应用数百克却安然无恙。这种易感性常有遗传性,在一个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数个成员都可在接受小剂量链霉素后发生中毒性聋,此现象以母系成员表现较为突出。此外,链霉素尚可通过胎盘屏障使胎儿耳中毒。动物实验表明,孕鼠注射链霉素可致胎鼠出现内耳病变,以耳蜗底周破坏最重,只有蜗顶完好。但由于母体孕期应用链霉素而使胎儿中毒的先天性聋临床上并不多见。
链霉素中毒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业已证实,耳链霉素中毒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同时发生于耳蜗、前庭两系的末梢和中枢部分,且两者之间并无原发与继发关系。在耳蜗系的末梢部分,可见螺旋器溃变,外毛细胞首遭损害。中毒严重者,耳蜗底螺旋器可完全破坏、消失,该处基底膜上仅留有一层矮立方上皮(见图)。病变部位与患者的高频区下降的听力曲线完全符合。在电镜下,早期可见螺旋器听毛细胞的纤毛肿胀,粗细倍增; 胞浆水肿,有嗜锇小体形成,线粒体亦常肿胀、变性乃至完全破坏。线粒体是细胞体内最重要的“器官”,维持细胞活动和生存的各种酶、核糖核酸及核蛋白等基本成分均在其中,一旦受累,细胞功能即发生障碍,耳蜗生物电位立即降低。如中毒加重则细胞的胞核、胞质均发生广泛变性,胞核固缩、破碎,胞体肿胀,境界模糊,乃至完全消失。而听毛细胞是人体分化最高的细胞,破坏后不易再生,这就解释了链霉素类药物中毒性聋的听力不易恢复的机理。耳蜗系的中枢核团则以内侧膝状体的病变最著,其他如耳蜗背核、腹核等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正常内耳螺旋器,如A所示



链霉素类药物中毒后的螺旋器完全消失(A),基底膜上为一层矮立方上皮所代替

在前庭系的末梢部分,主要病变是在壶腹嵴和位觉斑,早期其毛细胞的纤毛消失,胞体肿胀、变性,最后消失,壶腹嵴感觉上皮出现空缺现象,继而萎缩变薄,致前庭功能完全丧失。前庭系的中枢核团中,前庭内侧核和脊髓核病变常较轻,最重的是前庭外侧核及小脑的浦肯野(Pur-kinje)细胞; 此外,红核、网状外侧核亦可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链霉素除损害位听神经系外,常引起中枢神经症状,患者多诉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动物实验确可见到大脑纹状体簇和旧皮层都有明显病变,说明这些中枢神经症状有其病理组织学基础。
其他耳毒性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其毒性接近于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的耳毒性最为强烈,主要损害耳蜗系,常引起全聋,临床已不常用;庆大霉素,主要损害前庭系,亦可累及耳蜗,动物实验可见到耳蜗底有与链霉素中毒相似的螺旋器病变。此外,紫霉素、万古霉素、瑞斯托霉素、春雷霉素、托布霉素、里杜霉素、多粘菌素B、巴龙霉素、尼泰霉素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
耳毒性抗生素口服和局部应用只有少量通过粘膜被吸收,故一般认为上述投药法较为安全; 但长期使用对某些易感者亦可导致耳中毒。在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尤其是急性发作时,由于局部血运丰富,蜗窗膜渗透力增强,故在应用耳毒性抗生素制剂,特别是新霉素溶液滴耳时,也能引起耳中毒。
耳抗生素中毒的防治
耳药物中毒重在预防,应注意:严格掌握各种抗生素的适应证,防止滥用。对有家族中毒史和肾疾患者,尤应慎重,采用最小有效剂量。据临床研究,成人每日用0.75g链霉素硫酸盐治疗结核病,疗效不减而中毒发生率明显减少。在应用耳毒性抗生素治病时,一旦病情许可,应及时停药。由于耳蜗系中毒预后较差,应尽量不用双氢链霉素;除感染菌种仅对新霉素敏感并为抢救生命外,应禁用新霉素注射。在应用耳毒性抗生素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应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耳鸣及头晕等症状。如有条件,可定期作听力和平衡功能检查,俾能及时发现中毒早期征象,采取措施。
治疗应早期进行,所用药物以神经营养药物为主,如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某些生物制品——软骨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水解肝素等有一定疗效,一般能缓和中毒病情的恶化; 部分轻度中毒者,听力可能有所恢复。对于中毒时间较久的耳聋患者,一般医疗方法多无实效,可学习唇读法,部分患者可配戴助听器。前庭系中毒预后较好,据观察,应用二巯基丙醇(B.A.L.)配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可使症状持续时间缩短。
☚ 前庭训练   先天性聋 ☛
000119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