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考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考据;考证kǎojù kǎozhènɡ

【同】 都是动词;都指根据资料,对文献或历史问题作考核、证实和说明;书面语。
【异】 “考据”侧重于考查事物成立的根据;多用于文物古籍及历史上较大的事件。[例]他有着深厚的~旧籍的工夫。“考证”侧重于考查证明事物的真实性;多用于具体的历史问题;书面语色彩没有“考据”浓厚。[例]我在反复~之后认为,那个国家在中国古代史籍中的中文译名就是“扶桑”。

考据kǎojù

【释义】
根据可靠的资料来考核、证实或说明。

【色彩】
中性。

【近义】
考证︱查考︱考究。

【扩词】
考据问题︱认真考据︱确实考据。

【造句】
 ❍ 最近,专家们~出了李白真正的出生地。
 ❍ ~要根据可靠的材料,不能凭主观想像,武断地下结论。

【正音】
“据”不念作“居”jū。

考据

又称“考证”。训诂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同一语言现象在各种古籍中的例证加以考核归纳,提出确凿语言资料,作出结论。清代乾嘉之间,考据之学甚盛,并用于古史的研究。

考据

考据

为了材料的真实可信,对事实、例证所做的分析、考核、归纳工作。又称考核、考证、考信、征实。清乾嘉庆两期,考据之学最盛,后也称为考据学派,或乾嘉学派。古人讲究考据,多指对古文献字句、文义的考订,即训诂、校勘和对资料的搜辑整理。今人所谓考据,内涵较为宽泛,不再是无目的地在文献的考证中转圈子,而是为了求得写作材料的真实、准确、具体,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征实存乎学。”其具体方法是: 调查研究,对比分析,查阅原著,核实验证,等等。

☚ 论据   考核 ☛
验证

验证

验(证验;酬验) 证(证占;证按;照证) 质(质验) 正譣 参据
验证言辞:征言
验证名称或名号:征名责实 正名责实
事实的验证:准验
记识验证:记验
辨别验证:辨照
比较验证:校验
 比照验证:比勘
推问验证:推验
 盘问验证:诘证 诘实
考查验证:考验
查考验证:考证 考据
审查验证:审合
参考验证:参证
 互相参证:相参
考核验证:较量 参验
核实验证:质证
审讯质证:讯质
亲眼验证:目验
全面验证:该验
(通过实验使得到证实:验证)

☚ 检阅   考验 ☛

考证

考证

考据
对古籍的注释考证:索隐
查阅考证:考阅
辨析考证:辨证 辩证 辩正
阐释考证:疏证
研究考证:考核 考核
确切考证:确考
探索考证:撢稽
订正考证:订证
考证并解释:考释 释读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旁求博考
(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考证)

☚ 查考   研究 ☛

查考

查考

询(询究) 考案 追考 检坐 质究 钩校 究度 究诘 检详 体度 按省 按寻 按试 稽核 稽酌 考稽 考究
查考和质正:询质
查考图籍:访绘
查考经律:诹律
查考依据:稽据
查考实情:按实
查考古训:访古
讨论考究古事:访论稽古
体察考究:体究
过问、查考:过稽
莅临查考:案临
审慎查考:谨案 详寻
查考周详:考详
根据事实查考证实:考据
广泛查考和阅读:博稽闳览
无从考究:不可致诘
(调查研究,弄清事实:查考)

另见:调查 研究 考核 证实 说明

☚ 查考   考证 ☛

研究

研究

究(究研;讲究;考究) 治(研治) 讨 论 摩 考(考查;考校) 揣摸 探索
学习研究:肆治
 阅读研究:览究
 讲习研究:讨论
 修习研究:讲求
讨论研究:讨击 论究 论考
 讲论研究:讲绎
 评论研究:评究
探讨,研究:讨探 探研 论求
 相互探讨研究:相切相磋
调查研究:调研
检查研究:检求
考查研究:考索 考锻
 考辨研究:辨究
审察研究:详究
会同研究:集诊
商量研究:商榷
 商讨研究:榷 磋摩
 切磋研究:摩研
征求意见,商量研究:询谋咨度
分析研究:披究
 提出疑问,进行分析研究:质疑辨惑
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考据
推求研究:推究
总结研究:检讨
默默地探索研究:沉吟
研究清楚:究明 研澄
(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研究)

另见:钻研 研求 探求 事物 学问

☚ 研究   研究的方面 ☛
考据

考据Kaoju

亦称考证,是在广集史料的基础上,辨明其真伪,从而为历史研究提供准确可靠史料的方法。考据离不开目录、版本、校勘、辨伪、注释等学科,一定程度上亦可称是这些学科的综合运用。但是,仅只这些学科本身还只能算是考据的第一级,它还须要逻辑的素养和众多的专业知识,如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字学、年代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如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考据,则更能透过现象,洞察本质,发微解疑,弄清史料记载的真伪。
考据方法“归纳起来基本上有3种:本证、旁证、理证。所谓本证,亦称内证,既是利用本书内的资料,发现问题,求得证据,以达到考订史料的目的。所谓旁证,亦称他证或补证,即是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证据,考证本书的问题。由于取证来源和证据形态的不同,这种方法又分为书证与物证两种,书证是以图书资料为证据,物证是以实物、遗迹作证据。所谓理证,即是在找不到任何证据的条件下,以学理作为判定是非的根据,达到考订史事目的的方法”(姜义华、瞿林东等,《史学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161页)。
我国古代尤其清代,考据学很盛。清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以及崔述的《考信录》,都是考据古史的力著。他们的成就,今人考据古史时,宜多吸收和采用。
考据对于鉴别历史文献资料、辨其真伪,决定取舍,然后进行科学的历史研究,历史教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注释   编年体史书 ☛

考据考據kǎo jù

根据事实查考证实。《儒门事亲·嗽分六气毋据以寒述》:“嗽与咳,一证也。后人或以嗽为阳,咳为阴,亦无考据。”《本草纲目·序例》:“所说出户形状,分别阴阳,亦可考据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