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行为模式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代际地位,以及社会生活特征决定的老年心理特点的行为表现。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有:
❶逐渐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退出。与此相应的是劳动收入的丧失或减少,从而需要依靠年金、保险、社会救济或个人资产等作为自己的收入保障。其数额一般都比以前有所降低,因而将使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年人的消费指向集中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
❷社会政治活动明显减少,相应的是与社会接触减少,人际交往的频率显著降低,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与社会的脱离,于是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❸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内容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从事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活动显著减少。老年人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进社会交往。其次,劳动职业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的减少,个人闲暇时间增多,使人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显著增加。
❹家庭生活活动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家庭成员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伙伴.家庭成为老年人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生活活动空间明显缩小。家庭生活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生活的质量。
老年人的个性在很多方面与其他人相似,而与年青人相比则显得固执、被动、内向、谨小慎微,进取心不强。由于老年人的自尊、恋故和好静等特点,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长者风度,希望得到尊重;愿意施惠于人,不愿依赖子女和求人相助,遇事慎重,留有余地;极愿回忆往事,重故交,恋归情;重视传统,愿按规矩办事;比较喜好静态活动,爱独处等。不同社会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也不相同。在西方,家庭都是核心家庭,多数老年夫妻单独居住,不与子女共同生活,老年人中多喜欢独居,妇女尤其如此。而在中国具有敬老的传统,家庭意识较为浓厚,多数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受到晚辈的爱护与尊敬,在家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