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
一般以65岁以上为老年。老年病人的特点是:衰老的器官和脏器在生理、解剖、病理上都与青年、壮年时期不同;老年人可同时患多个脏器疾病,机体反应性较迟钝,即使病重,症状也较少且不典型;老年人身体衰弱,不能忍受插管、活检等检查。
核医学的特点很适合老年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用于老年病的核医学检查应有如下特点:
❶检查的场所要有供老年病人休息的床位,应充分应用小型灵巧的核仪器(如移动式床边γ照相机、核听诊器等)到病床边作检查;
❷老年人常需作多个脏器的定期功能检查,因此要选用短半衰期、低毒性的核素,剂量要小,受照的累积剂量不能太高;
❸老年人器官组织萎缩,各器官的解剖部位与功能检查的正常范围和异常病变的判断标准都和青壮年患者不同,应该逐步建立各高龄组的正常值。基于以上特点,应和“小儿核医学”一样,建立“老年核医学”专业。迄今老年核医学已有许多进展。
神经系统:老年人血管通透性差,脑萎缩而脑脊髓腔相对扩大,脑脊液循环迟钝,故老年人脑部有相当大的肿瘤、血肿时仍无颅压增高的症状。单纯靠临床检查误诊漏诊率很高,有人报道采用脑显象确诊率可达87%。脑肿瘤、硬膜下血肿、脑梗塞皆可在脑显象图上呈浓聚区,而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及空洞样梗死时则无浓聚区。这个现象可供鉴别诊断的参考。对老年人脑溢血,脑显象可追踪病情,如治疗后浓聚区缩小,影象变淡,则表示病灶改善,预后较好。
给予133Xe或15O,运用ECT可作脑分区血流量测定及功能性血流图。老年人脑瘤可充血,血流量升高;而中脑动脉闭塞、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性痴呆、正常脑压的脑积水等则脑血流量下降。在脑血流图上,正常脑压的脑积水和蜘蛛膜下腔出血皆可呈比较均匀的稀疏影象,脑梗塞、脑动脉畸形等则呈不均匀的局部稀疏或缺损区。
用169Yb-DTPA等作脑脊液显象,对检查第三循环病变颇有价值。青壮年于注药后6小时脑室放射性最强,老年人脑脊液循环延缓,24小时后放射性最强。如检查发现脑脊液循环过于延缓,则提示有导致痴呆的危险,应作分流术改善第三循环。
呼吸系统:老年人横膈上举不佳,腹壁肌力下降,肺弹性回缩力差,因而肺活量下降,残气量增加,闭合容量增加,在此基础上容易形成肺气肿和肺心病。123Xe测定肺闭合容量可提供观察肺功能的定量指标。及时处理,可防止严重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健康老人肺灌注显象的特点是老年肺组织萎缩可致肺叶间裂隙增宽,显象图上可呈边缘不整及新月形缺损;老年人横膈运动减弱可致下肺野灌注量减少,显象图呈下肺野稀疏,上肺野代偿性影象增强。
老年人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与气管炎相混,X线片所示阴影也与结核等良性病变难以鉴别。67Ga或169Yb-柠檬酸盐对某些恶性肿瘤有亲和力,用它们进行显象时,如在X线片阴影部位呈放射性浓聚区,则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心血管系统:老年人中30%心血管系统有病理改变,心肌收缩性迟滞,心排出量减少,容易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梗塞。用99mTc-焦磷酸盐显象,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12小时内就可开始于梗塞部位呈放射性浓聚区,确诊率达90~95%。还可用201TlCl2作心肌显象,于心肌梗塞部位呈放射性缺损,而特发性心肌病则无缺损。心肌显象可提示梗塞区位置与大小。用门电路装置连接γ照相机可以拍摄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影象和计数,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梗塞早期即可呈射血分数下降,配合运动试验可检出轻度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冠心病治疗期间还可用射血分数进行观察。近年以核素作连续照相显示心脏收缩状态,心肌梗塞区心肌不收缩。
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时,由于他们对洋地黄的耐受量较青壮年为低,在治疗中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地高辛浓度以帮助控制用药量。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免疫测定对高血压分型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肝胆系统: 老年人肝癌多数为转移癌,肝显象图呈缺损区,但肝脏不大。健康老年人的肝显象图常可见右叶膈顶部升高,肝与脾的面积也较青壮年为小。老年人的肝胆运送和清除131I-BSP等染料的功能低下,肝摄取率和肝胆排泄量皆下降。
泌尿系统: 老年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低,肾小管的排泄和重吸收能力也都减退,在131I-邻碘马尿酸肾图上分泌相(峰时)和排泄相(半排泄时和静脉注射后15分钟残余率)都较青壮年延缓或低下。
老年人肾癌、肾盂肾炎、肾梗塞都较年青人常见,一般肾显象则呈类似的稀疏或缺损,难以区分良恶性病变。用99mTc-DMSA及针孔准直探头有助于判定占位性病变;再用99mTc-DTPA作肾血管照相来确定良恶性;肾癌血管丰富,照相呈浓聚区,肾梗塞、肾盂肾炎则呈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骨胳系统: 老年人可有骨组织总量减少而致骨质稀疏和骨的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可致压缩性骨折。用125I源的光子吸收测量法测定骨质量系数,对区域性骨质量测定较灵敏、精确,还可作为骨质稀疏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用活化分析法直接测定全身钙量或用47Ca测定值的比值(骨中结合钙量/全身总钙量),都可在骨质稀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中提供定量数据。
老年人骨转移癌较多。用99mTc-膦酸盐作骨显象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区,检出率达85~90%。男性老年人前列腺癌常转移到骨,用32P配合睾丸酮治疗有效。
其他:老年人闭塞性动脉炎较多,可用133Xe-盐水肌内注射测定静态和最大肌肉血流量,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观察颇有价值。老年人内分泌功能减退,放射免疫法测出的老年人T3、T4、生长激素水平都较青壮年为低。老年人红细胞寿命延长,达154天,可用51Cr标记红细胞探查。老年人胃酸缺乏,铁吸收障碍可致贫血,常用59Fe进行追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