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群众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群众报 群众报1939年8月1日创刊于清河地区,1944年6月30日因改为中共清河区党委机关报而停刊。社长刘洪轩、杜振东,总编辑张逢元、崔戌、陈叔俊、戴夫。开始出版6期油印小报,后因日军“扫荡”休刊。报社工作人员放下笔杆,参加战斗,转移社址,于1939年8月复刊,并与《前线报》合并。1940年3月6日《群众报》(从38期起)开始出版石印版。该报号召群众备战、藏粮、埋地雷,使日军“扫荡”多次失利。敌张店旅团司令部参谋三浦梧楼曾仿效《群众报》的样式,出版伪《群众报》,鱼目混珠,欺骗群众,企图破坏《群众报》的威信。《群众报》于1943年1月12日发表声明,揭露敌人阴谋。接着,敌人出动三万兵力扫荡报社驻地。报社30多人被俘,5人牺牲,其他人员撤离垦利驻地,次日即出版《群众快讯》。10余日后,又出了石印版《群众报》,出到505号后与《冀鲁日报》合并改为《渤海日报》。该报为3日刊,4开4版,发行2000至25000份。 ☚ 群力报 群商报 ☛ 群众报 《群众报》1929年秋,邓小平、张云逸派一批革命同志前往龙州筹备龙州起义时创办。《群众报》(一说叫《左江日报》)负责人何建南(左江农民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左江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主任涂育之,编辑吴西、苏松甲等,均中共党员。创刊日期约在1929年9月上旬,初为油印,后改石印、铅印,4开4版3日刊,是左江地区的第一份革命报纸。1930年1月30日起,改为《工农兵》报。《群众报》大胆揭露国民党军阀的罪行,旗帜鲜明地宣传我党的方针,深受群众欢迎,抢着购买或围满在贴报栏前阅读。社址在龙州镇义仓街陈公馆(即旧桂系军阀陈炳琨的私宅),报纸还发行到附近的县镇。 ☚ 群众 廖承志 ☛ 群众报 《群众报》蒙文1946年7月1日在内蒙古王爷庙创刊,用汉、蒙两种文字出版。周二刊,汉文版为八开两版,蒙文版八开四版。该报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的机关报。该报由蒙古族青年特古斯创办。特古斯原籍科左中旗,曾在长春建国大学求学。日本投降后,他来到了王爷庙,团结组织广大蒙古族青年和学生,创立了进步组织——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为了推动青年团的工作,粉碎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制止对内蒙古的进攻。特古斯创办了油印小报《黎明报》,意思是日本投降了,中国即将迎来黎明的曙光。但是,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丧心病狂地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黎明的曙光被乌云遮住了。特古斯深感要唤起民众的觉悟,自己起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久把该报改名为《群众报》。 ☚ 满洲每日新闻 趣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