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淳于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淳于意约公元前215~?

西汉时著名医家。齐临菑(今山东临淄)人。因任齐太仓长之职,故又称仓公或太仓公。曾先后向公孙光、公乘阳庆等人学医,医术高明,尤其重视脉法的运用,治病每针药并用,取得较好的疗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治疗25个病例的情况,其中既保存了西汉以前医学文献中的有关材料,又如实记录了他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为我国最早的病案材料,当时称为“诊籍”。

淳于意

号仓公。约生于公元前205年。山东临菑人。曾做过齐国的太仓长,所以人们称他为仓公。意从小就喜爱医术。他给人看病,都要把病人的姓名、里居、病名、脉象,以及治疗经过等记录起来,叫做《诊笈》。他所记叙的病例中的一部分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保存下来。在淳于氏的《诊笈》内,所论病因、病机、诊断疾病的方法,都和《内经》的内容类似。在治疗方面,虽然也用针灸,但大部分已是方药了。这说明,用方药治病,从西汉初年起就代替针灸,占了主导地位。

淳于意

021 淳于意约前216—150

西汉医学家。姓淳于,名意,临甾(山东省淄博市)人。曾任齐国太仓长,又称“太仓公”,简称“仓公”。他家境贫寒,年轻时酷爱医术,曾拜公孙光为师,后投师公乘阳庆,研习3年。29岁时已医术精湛。他精于望色,重视切脉,能根据脉象判断病情,推断人的生死。治病重视服药,擅长针灸。当时他正确提出龋齿成因为“食而不漱”。他因拒绝给达官显贵治病被控告,于汉文帝四年遭捕入狱,幸小女缇萦上书汉文帝,愿作官婢,为父赎罪而获释。后来在回答文帝询问时,他叙述了自己学医经过和治病细节,描述了25例医案,包括病人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症状、脉象、诊断、治疗、愈后情况,被称为“诊籍”。司马迁将其记录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诊籍中记载脉象18种,许多脉象沿用至今。淳于意在中医诊断学上有一定的贡献。

☚ 秦越人   太仓公 ☛
淳于意

淳于意公元前2世纪

西汉临床医学家。曾任齐国太仓长,故又称太仓公、仓公。齐临甾(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年轻时喜爱医学,先从公孙光学医,后又拜公乘阳庆为师,刻苦学习医学知识。3年后,医疗技术大大提高,诊察疾病能知人生死。后因得罪权贵,于文帝四年(公元前174)被逮至京都长安问罪,他的小女缇萦随同前往,并上书皇帝,愿荐身为官婢,以赎父刑。文帝十三年,汉文帝赦免了淳于意,废除了部分肉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在此期间,淳于意曾多次回答朝廷的询问,详细陈述了自己的学医经过及为人治病的具体情况,司马迁将其内容详细记录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淳于意的答词就是被后世所称的“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在“诊籍”中,淳于意介绍了25个病例,记载了患者的姓名、职业、里居、疾病症状、脉象、诊断、治疗、预后等。淳于意精于切诊和望诊,能凭据脉象、面色判断病情的轻重吉凶,治疗能根据疾病的性质选用不同剂型。此外,他还擅长刺法、灸法、冷敷等治疗方法。跟从他学医的有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等人。

☚ 雷公   涪翁 ☛
淳于意

淳于意

西汉临淄(今属山东)人,著名医生,为我国医学史上“医案”的创始人。曾为齐太仓长,故世称仓公。著有《诊籍》25则,由司马迁载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另有《生死秘要》1卷和《决死秘要》,已佚。他从小喜医,随公孙光学医习文,又得同郡公乘阳庆的《禁方》和《脉书》,遂精于医。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他因拒绝为官宦人家出诊,被罗织莫须有罪名押到长安。后由于小女缇索上书,请代父赎罪,其笃诚之心感动文帝,为之免除肉刑并召问平日医绩。

☚ 张苍   毋盐氏 ☛
淳于意

淳于意前205—前140

汉初医学家。临淄人。文帝时,曾任齐太仓令,故称“仓公”。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与扁鹊合并立传,谓《扁鹊仓公列传》,说他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后被人所告,入狱受刑,其女淳于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史记》中还记载了他的25例医案,称为“诊籍”,记录了他诊治疾病的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 闫传钦   梁绍儒 ☛

淳于意(约公元前205—?)chúnyúyì

西汉时著名医家。齐临菑( 今山东临淄县)人。因曾任齐太仓长, 故又称仓公或太仓公。诊治疾病重视脉法, 疗法多种多样,很有效验。《史记》记载他的病案(诊籍) 25 例, 如实地记录了他诊治疾病的成败经验,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材料。

淳于意

淳于意

淳于意

淳于意(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医学家。曾任齐国太仓长,又称“太仓公”、“仓公”。齐临甾(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年轻时喜爱医学,先拜公孙光为师,学到许多古方,后拜公乘阳庆为师,接受了黄帝扁鹊之脉书、上下经、五色诊病、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等秘藏医书。研习三年后,诊病能知人死生。因得罪权贵,于文帝四年(前174年)时,被人告发,逮至京都长安问罪,小女缇萦随同前往,并上书皇帝,愿荐身为官婢,以赎父刑。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汉文帝赦免淳于意,废除了部分肉刑。淳于意曾多次回答朝廷的询问,详细陈述了自己的学医经过及为人治病的具体情况,司马迁将其收录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答辞中介绍的二十五个病例,当时称为“诊籍”,全面记载了患者姓名、职业、里居、疾病症状、脉象、诊断、治疗、预后等,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淳于意精于切诊和望诊,能凭据脉、色判断病情吉凶;治病除投药外,还擅长刺法、灸法、冷敷,并能根据疾病性质选用汤、粥、丸、散、酊、含嗽、栓塞剂等不同剂型。他采用清法并以汤液火齐治疗热病、使用莨菪药催产、提出龋齿的病因是“食而不漱”,反对滥服“五石”等,在医学史上都有一定意义。淳于意的医术先后传授给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等人。

☚ 扁鹊   涪翁 ☛

淳于意

西汉名医,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少喜医方术,高后时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传以禁方及脉书,遂精于医。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尝得罪,少女缇萦上书请代父赎罪,文帝为之除肉刑。

淳于意约公元前206—?

西汉名医。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年轻时任齐国太仓长, 故又称仓公,或太仓公。曾拜公孙光和公乘阳庆等名医为师。业益精,医术远过于师。他因拒绝为权贵治病,被诬下狱,由其幼女缇萦上书汉文帝,愿以身代,得赦,并受汉文帝召见。他精于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切诊著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他的“诊籍” (即医案)二十五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