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淳化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淳化县咸阳市辖县。位于咸阳市区东北部76公里处。东至铜川市耀县,西到礼泉、永寿县,东南与三原县为邻,西北同彬县、旬邑县接壤,南和泾阳县相连。东西最宽46.5公里,南北最长30.5公里。面积9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4.29万亩。地形自北向南倾斜,由北山区、南山区、东台地、西台地四大块组成,地貌以原、梁、沟、峁为主,原地与山地之比约为4∶1。原面大而山地少,沟谷多而水流小。全县有1公里以上的支沟234条。北部黄花山最高,海拔1809米;南部石桥乡沟谷最低,海拔630米。西部沟壑纵横,深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间,主要山脉有黄花山、凤凰山、爷台山、嵯峨山、北仲山等。海拔为800~1809米左右。县城海拔82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1月均温—4℃,7月均温23.1℃,积温2408℃。年日照2327小时。无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且多集中在7、8、9月。北部和东北部年平均降冰雹2.4次,最多的年份有7次。境内主要水系有冶峪河、泾河、清峪河。冶峪河发源于境内北部安子哇乡,自北而南,境内流程47公里,常流量0.39立方米/秒,流域面积514.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3.3%。泾河从西南边境流过,比降大,水流急,水量充沛,最大流量1458立方米/秒。清峪河在东部边境,是与耀县、三原县的分界河,境内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16.7万,境内居民大多数是汉族,还有0.02%的满、回、壮等少数民族。辖城关镇和大店、南村、方里、固贤、夕阳、石桥、铁王、秦河、安子哇、润镇、车坞、卜家、十里原、马家、北城堡、官庄、胡家庙、黄甫、秦庄19个乡,679个自然村。县政府驻城关镇。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置县,故名淳化。秦在此设云阳县,属北地郡和内史。公元前86年汉昭帝刘弗在其母勾弋夫人陵寝处置云陵县,元始四年(3)废云陵入云阳,魏初废云阳入池阳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复设云阳县,唐武德元年(618)改云阳县为石门县。贞观元年(627)复改为云阳县。五代时,县治在今泾阳县云阳镇。宋太宗淳化四年在今县城置淳化县,沿用至今。1934年8月县北部建立赤淳苏维埃政府,分东、西两区。1935年东区改为淳耀县,西区改为赤水县,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1949年3月12日全县解放,恢复淳化县制,属三原分区。1950年属咸阳专区。1953年属宝鸡专区。1958年并入三原县,1961年恢复原县名,属咸阳地区。1983年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遂由市辖。 淳化县 淳化县chunhuɑxiɑn咸阳市辖县,在市域东北部,地处泾河东岸。县城距市区52公里。面积983.81平方公里。辖5镇、10乡、370个行政村。人口19.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万。秦设云阳县。西汉始元二年(前85),析云阳县地于勾弋夫人墓附近置云陵县。西汉元始四年(4),废云陵入云阳。三国魏初,废云阳入池阳。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复设云阳县。北宋淳化四年(993),在金龟乡梨园镇(今淳化县城)置淳化县,以“淳化”年号得名。1934年2月,中共陕甘边特区委员会在县北马家山设赤淳县,次年10月更名为赤水县。1949年5月,省赤水入淳化。1983年10月起,属咸阳市管辖。县城面积2.3平方公里。工业有煤炭、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等企业,近年又引进了恒兴果汁公司、丰源乳业有限公司。农业建有优质粮油、绿色无公害果品、优质肉蛋奶、无公害蔬菜四大基地。为全国水果生产百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38.6%,被评为全国林业生产先进县,誉为黄土高原的绿色明珠。特产荞面饸饹、葫芦杏、金丝蜜枣,红富士苹果被评为中华名果。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5.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3元。211国道过境。古迹有史家原西周遗址,汉甘泉宫遗址、勾弋夫人墓(云陵),唐代金川湾刻经石窟。有爷台山反击战纪念地。历史名人有西汉大臣董贤,东汉司隶校尉宣秉、文学家王隆,明代廉官贾克忠。 淳化县政区图 ☚ 淳卜公路 淳化县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