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羊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羊乳2 羊乳2 yángrǔ 亦稱“羊婆奶”。桔梗科,多年生攀緣草本。其汁猶乳,故名。根肉質肥大,紡錘或塊狀。莖多分枝,纏繞他物。葉二至四枚,簇生節上,菱形或廣披針形。秋季開花,常一朵生分枝頂端,鐘狀,冠外乳白色,内深紫色。蒴果具宿存花萼,上部三裂瓣。子有翅。根入藥。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各地均有分佈。清·汪灝等《廣群芳譜》卷九十三:“《本草綱目》云: 其根多白汁,故里人呼爲羊婆奶,即《别録》所謂羊乳。” 羊乳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沙參 > 羊乳1 羊乳1 yángrǔ 即沙參。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羊乳 羊乳 yángrǔ 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之乳汁。主治虚勞羸弱,消渴,噦逆,口瘡。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序録·羊乳》:“消渴,羊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羊》:“〔羊〕乳……主治補寒冷虚乏,潤心肺,治消渴,療虚勞,益精氣,補肺腎氣,和小腸氣。” 羊乳药名。出《本草经集注》。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或绵羊Ovis aries L. 的乳汁。甘,微温。补虚润燥,和胃,解毒。 羊乳lance asiabellCodonopsis lanceolata(Sieb.etZucc.) Benth.et Hook. F.,又称四叶参、奶参、奶薯。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缠绕草本。生于山地沟边或林下。分布于中国自华南、西南至东北等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体内有白色乳汁,茎无毛。主茎上的叶互生,侧枝顶端的叶常4片轮生,叶片菱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单生枝顶;花萼5裂;花冠钟形,黄绿色,5裂,裂片先端反卷,冠内有紫褐色斑点;雄蕊5枚;子房半下位。蒴果。果实上有宿存花萼。种子有翅。以富含腐殖质肥沃壤土和壤土种植为佳。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第二年秋季即可采收。根入药能补虚通乳、排脓解毒。 羊乳羊的乳汁。一般饮用山羊乳。纯白色。脂肪及蛋白质含量高于牛乳,脂肪球小于牛乳,故易消化。维生素A含量丰富,但胡罗卜素含量很低。因有膻味,其风味受到影响。 羊乳 羊乳一般多指山羊所分泌的乳汁。我国自古认为羊乳味甘性温,具有治消渴、润心肺、疗虚劳、益精气、利大肠等功能。羊乳也是完全蛋白质食品,鲜羊乳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磷、钾、镁和钙等都比牛奶高,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中有4种超牛乳的含量。而不易被消化的络蛋白的含量也较牛乳低。羊乳更适于老年人饮用。国外盛行饮用山羊乳,认为山羊乳不仅含有多种维生素,还含有抗癌的活性物质,对防治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有特殊疗效。 ☚ 酸牛乳 蜂蜜 ☛ 羊乳yáng rǔ《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地骨皮(41)。药名。为地骨皮的别名,参见“地骨皮”条。 羊乳1yáng rǔ《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药名。即沙参的别名,见“沙参”条。 羊乳2yáng rǔ《本草纲目》兽部第50卷。药名。 羊乳 羊乳羊乳,又名山海螺、四叶参、白蟒肉、奶参。始载于《名医别录》。为桔梗科植物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Benth. et Hook. f. 的根。产于黑龙江、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区; 原植物在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各省均有分布。 ☚ 刺老鸦 泥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