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丝带,古人多用来系印、环。《礼·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疏:“绶者,所以贯佩玉相承受者也。”佩带时,挂于右腰一侧,或垂于地,或打成一大回环,让其余部分下垂为饰。古代常以绶带的颜色、绪头、长短、宽窄的不同,来标志官吏的身份和等级。贮绶有“绶囊”,以皮革制成,平时佩于腰间。欧阳修《蕙香囊》词:“组带金钩,背垂红绶,纤指转弦韵细。”

☚ 绅   组 ☛

读音sh·ou(ˋ),为ou韵目,属ou—iu韵部。承咒切,去,宥韵。
❶一种丝质带子。
❷古代拴系印的丝带。

上一条: 下一条:

绶sieu242[sieu]

雄鱼的性腺。

绶shou

系印章或玉饰的丝带。《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于要。”(要:腰。)《后汉书·灵思何皇后记》:“病卒,赠前将军印~。”(病:患重病。卒:去世。)

绶綬shòu

用来系官印或勋章等的彩色丝带
 △ 印~∣~带。

用来拴印纽或系勋章的丝带:~带︱印~。

绶shòu

绶带:印绶。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菉竹 > 綬
綬  shòu

即緑蓐草。

绶shòu

系佩玉、官印、帷幕等的丝带。《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于要。”(要:腰。)

*綬shou

E7B7
一种彩色的丝带,用来系官印或勋章:~带/印~。

带子

带子

带(丝~;绸~;布~) 缡
编织的带:
旗帜、衣帽等物上做装饰的带子:飘带
轻柔的飘带:霞带
穿西服时,系在衬衫领子上而悬在胸前的带子:领带
系冠的带:
系玉佩的带:
贯串玉佩的带:绶 繸
佩玉上的丝带:
器物上用来结系或攀手的带:襻(鞋~)
穿鞋时用来把鞋系紧的带子:鞋带 鞋鞓
束袜带:韈系
用麦秸等编成的扁平带:缏(缏子)
锦制的带子:锦带 锦纕
洁白的绸带:霜练
大带:绅 鞶
皮制的大带:鞶带
精美的带子:鞶组
彩色的带:彩带
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的彩带:
(用以约束衣服的狭长而扁平形状的物品:带子)

另见:衣带 帽子 印章 绳子 线 皮带

☚ 带子   腰带 ☛

绶shòu

❶以丝编成的带子。用来系韨等,一般为天子、仕官所佩。《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汉郑玄注:“绶,组绶。”《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郑玄注:“绶者,所以贯佩玉相承受者也。”《尔雅·释器》:“繸,绶也。”宋邢昺疏:“系玉之组名绶,以其连系璲玉,因名其绶。”《说文解字·糸部》:“绶,韨维也。”《唐六典》卷二二:“组绶之作有五:一曰组,二曰绶,三曰绦,四曰绳,五曰缨。”清厉鹗《辽史拾遗》卷二二:“元昊以兵法部勒诸羌,始衣白窄衫、毡冠、红里顶冠、后垂红结绶。”
❷系结印玺的彩色丝织物。参见318页“印绶”。

绶(山东曲阜窑瓦头汉画像石)

系印纽的丝带。佩绶时,挂于右腰一侧,或拖于地,或打成一大回环,让剩余部分下垂。贮绶有绶囊,平时佩于腰间。以皮制的称“鞶囊”,画虎头形象的称“虎头鞶囊”。绶带的颜色、长短、宽窄和绪头多少皆以官阶等级不同而异。此制创始于周,行于汉,唐宋沿用。因它常与官印一起由朝廷颁发,故又称“印绶”,或称“玺绶”。色有紫、绿、青、墨、赤、黄、缥、绀等。帝王绶带长的有过二丈的 (汉代一尺约等于现在六寸半),短的也有一丈七八尺。诸侯王是金玺绿绶,相国和丞相为金印紫绶(后改为绿绶),太师、太保、太傅、太尉及左右将军俱是金印紫绶。御史大夫则银印黑绶。六百石以下、二百石以上官员用铜印黄绶。


珮绶

☚ 组   鞶带 ☛

绶shòu

见 “绶带”。

本处指“印绶”,即官印印纽上的丝带。它是权力的象征。汉制,官吏外出,必须把官印佩在腰间,并把绶带垂在处边,故而成为官吏腰间的一种饰物。绶带的颜色因官职而有明显的区别,如公、侯、将军佩紫绶,比二千石以上青绶,比六百石以上黑绶,比二百石以上黄绶。

☚ 绶囊   虎头鞶囊 ☛

绶(綬)shòu

 (绶带) a silk ribbon attached to an official seal or a medal
◆绶带 kummerbund; ribbon (attached to an official seal or a medal);
绶带鸟 paradise flycatcher;
绶章 cordon

绶shòu

印柄上的丝带,职位高低不同,印带的色采也不一样。如汉朝,皇帝用五采黄绶;皇后用五采赤绶;太子诸王用四采纁(xūn浅红色)朱绶;三公、将军、丞相、太尉等用紫绶;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千石至六百石用墨(黑)绶;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后世多沿其制,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改变,至唐朝废。

古代贵族、官员系印和佩玉的丝带,又称组绶。先秦君臣有佩玉及韨(犹今之蔽膝)以别尊卑之制,至战国,去韨佩,留丝带系玉以显尊贵。至秦代,发展成佩绶之制,以绶之色及丝股多少区分等级。汉制: 皇帝黄赤绶,四采: 黄赤缥绀。淳黄圭,绶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首即丝股);诸侯王赤绶,四采: 赤黄缥绀。淳赤圭,绶长二丈一尺,三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与皇帝同;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诸侯王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 绿紫绀。淳绿圭,绶长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公、侯、将军紫绶,二采: 紫白。淳紫圭,绶长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亦紫绶;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三采: 青白红。淳青圭,绶长丈七尺,百二十首。 绶端有“䍁”,为较短丝带,下系“璲”(美玉)以为佩。 “䍁”长皆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千石、六百石黑绶,三采: 青赤绀,淳青圭,绶长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一采,淳黄圭,长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绶以下,䍁,绶皆长三尺,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百石青绀绶,一采,缪织,绶长丈二尺。汉末战乱,玉佩之法不传,三国魏侍中王粲重定玉佩组绶之法。

绶shòu


❷ 紫金章

❹ 金章紫

绶(綬)shòu

11画 糸部 用来系印和玉的丝带。后来也有斜挂在肩上表示某种身份的: ~带|紫~|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