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辞典源出处 《琱玉集·聪慧》引《语林》:“杨修字德祖,魏初弘农华阴人也,为曹操主簿。曹公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卿知之不?’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 外孙,女子,“好”字也; 蒜臼,受辛,“辤” (辞) 字也。 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俗云: 有智无智隔卅里,此之谓也。”《世说新语·捷悟》:“魏武 (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辤)”: 所谓‘绝妙好辞’也。” 释义用法 曹操路过曹娥碑旁,见碑背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蒜) 臼”八字,随行的杨修解释这八字是“绝妙好辞”的隐语。曹娥,汉代会稽人,其父迎神时溺死江中,曹娥悲痛不已投江寻父尸而死,郡人为立碑。曹娥碑碑文为邯郸淳所作,碑背上八字为蔡邕所题。后用此典称高绝美妙的诗文。 用典形式 【色丝】 宋·曾巩:“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明·高启:“年来只念江东去,下马碑阴看色丝。” 【黄绢】 唐·薛存诚:“雅词黄绢妙,渥泽紫泥分。”清·吴伟业:“文章座上惊黄绢,名字人间愧白头。” 【幼妇词】 清·黄遵宪:“平生著述老经师,绝妙文章幼妇词。”清·王士禛:“定知妙不关文字,已是千秋幼妇词。” 【幼妇碑】 唐·杜甫:“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清·潘耒:“吴门野老多相识,雪涕争看幼妇碑。” 【幼妇篇】 宋·黄庭坚:“摩拂幼妇篇,惭非换鹅手。” 【色丝文】 唐·赵嘏:“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 【绝妙辞】 清·黄景仁:“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 【黄绢字】 唐·李商隐:“山下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黄绢词】 清·吴元龙:“恐负淄衣好,惭无黄绢词。” 【曹家碑】 唐·白居易:“别后曹家碑背上,思量好字断君肠。” 【曹娥碑】 唐·李白:“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明·高启:“大儿北海人中奇,小儿能读曹娥碑。” 【齑臼碑】 清 ·黄鷟来:“高文黼黼自垂身,齑臼碑传识受辛。” 【丰碑黄绢】 宋·范成大:“吉梦青衣卜,丰碑黄绢辞。” 【外孙齑臼】 清·黄遵宪:“外孙齑臼始曹娥,后起辞工数老坡。” 【名映色丝】 唐·杨巨源:“功垂贞石远,名映色丝香。” 【黄绢寻碑】 明·高启:“黄绢寻碑读,红裙赌墅携。” 【幼妇着黄绢】 宋·陈与义:“真 逢幼妇着黄绢,直遣从事到青州。” 【杨修见幼妇】 唐·寒山:“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 【看碑解暗疏】 北周·庾信:“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 绝妙好辞 绝妙好辞亦题《杨修解〈曹娥碑〉背文》。东晋志人小说。裴启撰。原载《语林》。见《琱玉集》卷十二、《类林杂说》卷四。《学林》卷七、《草堂诗笺》卷三十一均引(文有异同)。鲁迅《古小说钩沉》、周楞伽《裴启语林》皆辑录。舒佩实《汉魏六朝小说选译》选录。曹娥,后汉上虞人。其父曹盱,于顺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溺死江中,家人不得其尸。娥年十四,缘江哭号,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俱出。县长度尚悲怜其孝义,为之改葬,令弟子邯郸淳为之作碑文(见《会稽典录》)。后蔡邕避难过吴,读碑文,因刻石旁作八字:“黄绢幼妇,外孙蒜(一作“齑”)臼。”意即“绝妙好辞”。本篇作品则是写曹操与杨修过“曹娥碑”下解释这八个字的故事。作品叙述:主簿杨修随曹操至江南,曹操读罢《曹娥碑》文,见碑背别有“黄绢幼妇,外孙蒜臼”八个字,不解其意,便问杨修知之否。杨修答曰“知之”。曹让他暂且勿言,待自己思之。行过三十里,曹才思得其意,又让杨修先说。杨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蒜臼,受辛,‘辤’(辞)字也。合起来为‘绝妙好辞’。”曹操笑曰:“正与我想的一样。”作品运用对比的艺术方法,通过曹操与杨修运用离合的方法解释“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情景的记叙,赞赏了杨修的高超智慧和渊博学识。据本篇末尾记载,当时就有“有智无智,校三十里”的民间俗语,这也是称赞杨修之智的。《世说新语·捷悟篇》载此篇,则谓杨修“捷悟”,主旨十分明确。行文中写解语的文字游戏是颇具情趣的,有一定的艺术吸引力。刘勰谓:“者,隐也。”汉魏六朝有不少文人对解语的文字游戏很感兴趣。《越绝书》隐袁康、吴平,孔融作《离合诗》等,都运用了语的形式。蔡邕在《曹娥碑》旁作语八字,也是这种文人故伎。不过,本文所写,则是虚构。《世说》注谓:“《曹娥碑》在会稽中,而魏武、杨修未尝过江也。”此言极是。因杨修“谦恭有才学,早流奇誉”(《文选集注》引《典略》),故把解此语之事附会于他身上。当然,作为小说家言,这是允许的。解这一语的故事,刘敬叔《异苑》亦载,但情节颇不同,已演变为曹娥魂灵点示魏武找祢衡解此语之事。 ☚ 魏武 杨修解〈曹娥碑〉背文 ☛ 绝妙好辞借指优美的文辞。唐苏颋《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 “愧不得绝妙好辞,披文而相质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 “所谓绝妙地辞也。”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 “曹公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 ‘黄绢幼妇,处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 ‘卿知之不?’ 德祖曰: ‘知之。’ 曹公曰: ‘卿且勿言,待我思之。’ 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 ‘黄绢,色丝,“绝” 字也; 幼妇,少女,“妙” 字也; 外孙,女子,“好” 字也; 蒜臼,受辛,“辞” 字也。谓 “绝妙好辞。” ’ 曹公笑曰:‘实如孤意。’ 俗云 ‘有智无智隔卅里’ ,此之谓也。”蒜臼: 又作 “齑臼”。德祖(175—219): 汉末文学家杨修,字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卅(sa): 三十。曹娥碑文背后有隐语,杨修一见即解,而曹操行三十里才懂是得 “绝妙好辞” 。 绝妙好辞juémiào-hǎocí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语出《世说新语·捷悟》。 东汉时,浙江上虞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其父亲在江里淹死,她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时,也被淹死了。此事传开后,人们将曹娥奉为“孝女”的典型,当时,上虞县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即后世所传的《曹娥碑》。 据说碑文为邯郸淳所作,当时,他年仅13岁,碑文却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此碑,但他到达时已是傍晚,就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有一天,曹操和他的“主簿”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曹操指着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讲,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是辛辣的蒜泥、葱末之类,齑臼,即捣蒜的钵子,是受辛之器,这是一个‘辞’(‘辤’是‘辞’的异体字)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 后人遂以“绝妙好辞”称赞极为佳妙的文辞。 绝妙好辞“绝妙好辞”意为非常美妙的言辞。 此语源于古代曹娥碑背上的题辞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世说新语·捷悟》记载说,有次曹操与谋士杨修一起经过曹娥碑下,见碑背上这八个字,曹操便问何意,杨修立即回答道: 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 ( 女儿的孩子) ,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 辞的异体) ,辤所谓绝妙好也。 杨修的捷悟与才学,令曹操暗暗吃惊与佩服。 这八个字,便是 “绝妙好辞”的隐语。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齑臼,调和诸味的石臼。受为接受、容纳; 辛指辣味,以辛代诸味,故云 “齑臼,受辛也”,受与辛合而为辤 ( 辞) 。也就是说,齑臼是 “辞”字的隐语。八个字中,为什么 “齑臼”是 “辞”的隐语比较难解,略如上述。 这是一则有名的 “拆字法”的语言趣事,此类趣事在 《三国演义》中亦可见到。 连类而及,我们还可说几例。 曹操有次令人修整花园,完工后,曹操去察看,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没说什么话。杨修看到后,对管事的人说: “丞相 ( 曹操)觉得门太宽了,要改一改。‘门’内一 ‘活’便是 ‘阔’,意思自然是嫌门太大、太宽了。” 有次曹操拿来一合酥,并在合子上写下了 “一合酥”三字。杨修看到后,对大家说: “一人一口酥,大家快来吃吧!”“合”,拆开后便是 “人一口”,加上前面的 “一”字,便是 “一人一口酥”了。 杨修此等聪明,最终 “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次曹操率军攻打汉中,结果阻于斜谷,只得退去,但又觉得可惜、不甘心。他传下当夜的口令: “鸡肋。”杨修知道后,连忙收拾行装,人问其故,他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丞相此令,表明明天就要撤军了,还不赶快先行收拾做好准备吗?”曹操得知此情后,借故扰乱军心将其杀了。真是 “自古儒冠多误身”,杨修太不值得了。 绝妙好辞汉蔡邕题八字隐文于曹娥碑上, 即“黄绢幼妇, 外孙 臼。”隐指“绝妙好辞”,碑文被曹操和杨修解破。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后便以“绝妙好辞”来形容诗文极为出色。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洙遇薛涛联句记》:“美人且读且笑曰:‘绝妙好词,但两韵俱和则善矣。’” 绝妙好辞 绝妙好辞(绝妙好词)极为高妙、美好的诗文。辞:文辞,诗文。 ☚ 精雕细刻 绝世之文 ☛ 美文 美文佳文 嘉文 懿文 云汉 霞锦 吴锦 兰章 华章 瑶章 瑶玉 珠玑(口吐~) 珠玉 琼玉 琼章琼篇 琼瑶 琼玑 琼华 琼瑰 瑶篇 斐什 美好的文才或文章:灵蛇 灵虵 美好的文辞:英辞 英词 琼璇 珠蠙 美好的诗文:尺璧 珠玉 美丽的篇章:丽章 华美的文章:龙鸾 凤词 凝锦 玉潋 玳瑁编 锦篇繡帙 华美的诗文:光诵 艳藻 璀瑳 丽藻青琅编 华丽的文章:丽文 华丽的诗文:丽藻 金章玉句 佳丽的篇章:丽什 繁缛华丽的辞章:鞶章 丰赡富丽的文辞:翔鸾翥凤 华美艳丽的诗文:班香宋艳 许多华丽的篇章:重葩累藻 优美的文章:班马文章 优美的诗文:高文 高藻 黄绢词 黄绢辞 精美的诗文:纯金美玉 精金良玉 精金美玉 精金粹玉 精金璧玉 精金粹璧 精金良铁 美玉精金 精美简短的诗文:碎金 碎玉零玑 零玑碎玉 碎玉零珠 零玑碎锦 美妙的文章:笺花 琼英 精妙的文章:墨妙 绝妙的文章:极笔 写得极为漂亮的诗文:玄圃积玉 优美杰出的文章:英奇 华美非凡的文章:神藻 极为优美漂亮的诗文:绝妙好辞 绝妙好词 (美好的文章:美文) ☚ 雅正的文辞 不好的文章 ☛ 绝妙好辞jué miào hǎo cíexcellent,wonderful verses;a poetic masterpiece ❍ 魏武 (曹操) 尝过曹娥碑下, 杨修从。 碑背上见题, 作“黄绢幼妇, 外孙𩐒臼”八字。……修曰: “黄绢,色丝也,於字为 ‘绝’; 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 ‘妙’; 外孙, 女子也, 于字为 ‘好’; 𩐒臼、受辛也,于字为 ‘辞’。所谓 ‘~’ 也”。(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 Cao Cao once passed beneath the memorial stele to the maid Cao E while Yang Xiu was ac companying him. On the back of the stele they saw an inscription in eight characters: “Huang-juan you fu wai-sun chi-jiu”,literally,“Yellow pongee,youthful wife,maternal grandson,ground in a mortar.”…Xiu wrote,“‘Yellow pongee’ is coloured silk (se-si),which,combined in one character,is jue,‘utterly’.‘Youthful wife’ is young woman (shao nu),which,combined in one character,is miao,‘wonderful’. ‘Maternal grandson’ is a daughter’s son (nu-zi),which,combined in one character,is hao,‘lovely. ’ ‘Ground in a mortar’ is to suffer hardship (shou-xin) which,combind in one char acter,is ci,‘words’. The whole thing thus means;‘Utterly wonderful,lovely words’”/这真是一篇~。我反复吟诵,不忍释手。This is really a poetic masterpiece. I have read and recite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can hardly bear to put it down. 绝妙好辞jué miào hǎo cí非常佳妙的文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扬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天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绝妙好辞jué miào hǎo cí指极其精练美妙的词藻。丁玲《美的语言从哪里来》:“我们从古人书中可以读到很多~,这都是前辈作家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近义〕金章玉句 〔反义〕陈词滥调 绝妙好辞jué miào hǎo cí辞:文辞。指极其高妙美好的诗文。 〔例〕他读完这首诗后,不禁叹赏道:“~!真是~!”|这的确是一首~。 【提示】多作宾语。 绝妙好辞juémiào-hǎoc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辤”。’”辤:“辞”的异体字。后以“绝妙好辞”指极为佳妙的文辞。 绝妙好辞jué miào hǎo cí极其精妙美好的文辞。《世说新语·捷悟》:“魏武(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䪡(jī,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䪡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也作“绝妙好词”。 绝妙好辞jue miao hao ci极美妙的文章、言词。 【也作】绝妙好词 【近】金章玉句 【注意】好,不读hao。 SNN3【绝妙好辞】jué miào hǎo cí原指三国(魏)杨修释曹娥碑背面题字的隐语。后用以指极好的诗文。 绝妙好辞juémiào-hǎocí〔偏正〕 文章词句极为精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也。’” △ 褒义。多用于对文章精妙词句的称赞。 【近义】沉博绝丽。 也作“绝妙好词”。 绝妙好辞jué miào hǎo cí绝妙: 极美妙。形容极其美妙的文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