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角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角招

角招

见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其词自序云:“甲寅春,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观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之。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缈之思。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则此调为其自度曲。然其《徵招》词又序云:“《徵招》、《角招》者,政和间大晟府尝制数十曲。”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因谓,政和间之《徵招》、《角招》非词调名而为宫调名,统数十曲。而“白石此二词与《醉吟商小品》,皆以宫商五音为调名,唐宋词中所罕见也。”又,罗蔗园《读夏承焘君白石词乐说笺正书后》谓:“《角招》、《徵招》,皆古代聚众人之乐。”姜夔此词系怀思商卿,名以《角招》,或亦暗寓古义。《白石道人歌曲》注黄钟角。《词律》卷一九、《词谱》卷三四列此调,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十句八仄韵,下片十二句九仄韵。姜词《词律》、《词谱》未录,而以宋赵以夫词作谱。赵词唯上片第二句较姜词少一字,馀略同,见《虚斋乐府》。

☚ 皂罗特髻   迎仙客 ☛

角招

予与赵谷林长安别三年矣。戊午初冬,谷林自北归,相见于邗城,尘衣风帽,同话旧游,凄然枨触予怀也。家山渐近,又复薄遽分手。予归杭当在冬杪,谷林家西池梅花下,谈宴之乐,计日可待,因用白石老仙自度曲所云黄钟清角调者,制一阕寄之

话离索,相逢又是,江天雁影寥廓。近来偏忆着,並马去程,茅店山郭。情怀最恶,向旧日、淮南栖讬。看尽人间迎送,似官道柳垂垂,任西风梳掠。

休莫,琴移别调,尘销古怨,此意真如疟。梦归烟漠漠,题扇书裙,三年前约。吴船乍泊,早问取、疏梅池阁。为怕寒香瘦削,想翻笑。我归迟,延春酌。

赵谷林,即赵昱,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原名殿昂,字功千,号谷林。乾隆初荐试鸿博不遇。与其弟信,号意林,皆有诗名,时称“二林”。作者与赵昱为同乡诗友,交往唱和甚多。“戊午”,即乾隆三年(1738)。是年初冬,赵昱从北方返归,与作者在邗城(今扬州)相会,同话旧游之情,然而很快又要分手,不禁凄然伤怀,感触万端,于是乃用宋人姜夔《角招》词调作此阕以抒写离别情怀。

“话离索”一句既扣紧词题起笔,又笼罩全篇。“相逢又是,江天雁影寥廓”。不仅把既喜相逢,又伤离别的特殊心曲宣泄出来,而且点出了江天寥廓,群雁南飞的初冬季节。“近来”三句,词人宕开笔墨,由眼前景色转向回忆昔日並马同行的情景。这里虽然没有温廷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那样形象地表现出山区旅人早行的意象,但“茅店山郭”一句则写出了羁旅野况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

“情怀最恶”二句,承上由景及情。作者在乾隆丙辰(1736)元年,赴京荐试博学鸿词,以违式而未被录用。而在这之前三年,即雍正十一年(1733),又在淮南安身,曾作《澡兰香·癸丑淮南重午用吴梦窗韵》词。“癸丑”,即雍正十一年。因此这里的最恶的情怀,蕴含着功名失落与佳人失约的凄楚复杂的心绪。

“看尽人间”三句,由追忆转入眼前实景。“官道”,指官府开凿和修缮的道路。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蟆黄昏扑郡楼。”当然这里没有虫蛇挡道的可怖景象,而是以官道两旁垂柳任西风吹拂的动态,用来比喻人间的频繁交往迎送。“看尽”二字,蕴含着人间世态炎凉的无限酸辛!

换头,“休莫”以下四句,承上渲染人间的迎送,而用了 “休莫”这个否定词,表明个中滋味是词人所不愿品尝的,这种琴曲变调,尘迹消怨的忽热忽冷的感受,真象是生了寒热病一样。“梦归”三句,转向思归家山,而运用两个典故,表明前约必归的心迹。

一是“题扇”,用晋王羲之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在绍兴蕺(Jí)山遇见一位老年妇人,手持六角竹扇兜售。羲之把它拿过来在竹扇上各写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点生气,面有愠色。羲之就对她说明,这是王右军写的字,每把扇子可以卖百钱。于是老妇人照他的话说了,一时人们争相买扇。事见《晋书·王羲之传》。二是“书裙”,用王献之的故事。晋宋时有位羊欣,年十二岁时,王献之任吴兴太守。年幼的羊欣尤其喜爱写隶书,献之知道后很喜欢他。一次献之在夏天到县城羊欣家,看到他身着新绢裙,正在睡觉。于是献之“书裙数幅而去”。事见《宋书·羊欣传》。赵昱兄弟工书善画,这里用典是表明三年前所约挥笔书写的风雅之事,不仅切题,而且显得十分自然。“吴船乍泊”二句,与上文“梦归” 相接应。问,犹向。取,语助辞,犹着。载归的吴船还在停泊,而自己的一颗归心早已向着友人家的西池梅花。

结尾“为怕”三句,把词序中“予归杭当在冬杪,谷林家西池梅花下,谈宴之乐,计日可待”的情思转化为艺术的意象,耐人玩味。“寒香”,指梅香。杜牧《早春寄岳州李使君》:“寒香一树梅”。而这里以瘦损、消瘦来形容,又与反笑我归迟相连接,使审美客体带上一层感情色彩。最后以相邀共饮春酒作结,与篇首“话离索”遥相呼应,离而又合,弦外之响,情意真挚,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古诗《角招》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角招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缥缈凌波,过三十六离宫①,遣游人回首。 犹有,画船障袖,青楼②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③光欲溜,爱著宫黄④,而今时候。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⑤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这是一首深情怀思友人的词,词前小序云: “甲寅春,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观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之。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 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缈之思。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 小序叙说作词的缘由,为理解词中所寓怀友之情,提供了依据。甲寅为宋光宗绍熙五年 (1194) ,俞商卿即俞灏,字商卿,吴兴人,世居杭州。绍熙五年初春,作者游杭州,曾与俞灏同游西湖,共赏孤山西村 (即西泠桥) 的梅花,那时梅花冷艳寒香,宛如玉雪吹香,沁人心脾。不久俞灏回到湖州,作者独自重游西湖,这里已是一派深春景象,作者徘徊于飞花之中,触景怀人,写下这首词寄给俞灏,表达了深心忆念之情。
 上片 “为春瘦”三句,点明时节和地点。春天是风光明媚的季节,西湖更是风景秀丽的湖山胜地,深春的西湖,美丽如画,自应为人们增添赏心乐事。然而美好的风光,也容易引起怀人的愁思。作者为春而瘦,除了伤春之外,还牵萦着伤别之情。而这种伤别之情,更占有主导的地位,因而竟至消瘦了。西湖在春天,满是袅娜的翠柳,长条千缕,拂水飘绵。古人在离别的时候,往往折柳赠行,作者怀思知友,此情已难消受,而此地又偏偏多柳,惹人离思。词以 “更何堪” 三字,深一层揭示此意,可谓笔致空灵,不同凡响。下句云 “自看烟外岫” ,由此时独游 “自看烟岫”之清寂,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日同游的欢欣。过渡全无痕迹,从而引出对比今昔之 “记得与君湖上携手”等三句,黯然伤情。作者与俞灏同游,就在这年初春,那时节梅花映照如雪,吹香袭人,雅歌清赏,共享湖山之乐。而今重游,虽说友人归去未久,却是景物全非,当日游踪所在的地方,香红零落,千亩湖干,飞花满路,不仅梅花早已凋残,就是其他春花,也都凋谢了。时光如流,眼看芳春即将离去,惜芳春,思良友,怎不令人徘徊兴叹!接着作者再从湖面荡舟来写,重寻湖光山色。“一叶凌波” 三句,另开一种境界。在碧波缥缈的湖上,作者乘着一叶扁舟,眺望着湖滨座座红墙碧瓦的离宫别馆,又不禁感念万千,频频回首。词以 “遣游人回首”这句为上片作结。“遣” 字耐人寻思,并为下片开展留有余地。
 下片用 “犹有”这一短句,紧承前文,脉络不断,作者以隽美婉丽的笔墨,写此时湖上风光,以他人游冶之乐,反衬自己独游心境的孤寂。那湖面精美的画舫上,有扬袖障面的佳人; 那湖滨的歌楼上,歌女们正持扇伫立。她们争艳竞美,面额上涂着时新的宫黄,头上的翠翅闪烁着珠宝的光彩。她们趁着大好时光,嬉游玩赏,人间的乐事,显然是在她们那边了。而自己这边,友人已经别去,自己也遭逢忧愁。此番重来,良辰美景,总成虚负,仿佛伴随着的,只有怀友的愁思,无复昔时清游之乐。而这种伤春怀友之情,荡漾在自己心灵当中,就像一杯芳酒那样,芳馨而又郁抑,纵使谱入弦丝,自己来弹奏,又有谁来理解、谁来聆听呢?词序曾写俞灏风度儒雅,紫擅清歌,每有山林的清兴。白石度曲吟箫,商卿依声歌唱,堪称知音。而此时在自己则是 “离忧” ,在商卿则 “一经作吏,乃无复此乐”。可见清游难再,知音重聚不知何时,歇拍以 “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两句凄然作结,更深怀人之情。
 全词思深韵雅。上片以昔日同游之乐,反衬而今独游的凄苦,以示念友之深。下片以他人游冶之欢欣,对比自己不能和知己重游的惆怅心情,以示知音别后之凄清。伤春惜别,全在虚处传神; 上下片结句,皆为点睛之笔。然犹含而不露,怀友词篇,此为高致。况周颐云: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作者于景中寓情,情中铸景,对于真情真景的描绘,清灵蕴藉,而以真情为全篇骨干,故能成为佳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