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读音j·iang(ˋ),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古巷切,去,绛韵。 ❶大红色。 ❷古邑名,在今山西省翼城东。 ❸草名,可作染料。 上一条: 洚 下一条: 絳 绛〔jiang〕 nqint ghueb. 绛絳{}三4549名虹。⑴北京官话。北京。《黄侃论学杂著・蕲春语》:「《释文》曰:『虹,俗亦呼为青~也。』是虹有~音。《广韵・上平声一东》:『虹,䗖𬟽也。户公切,又古巷切。』今北京语正读虹为绛。」⑵冀鲁官话。天津静海。1934年《静海县志》:「虹曰~。」河北新城、高阳、青县、沧县、南皮。⑶中原官话。山东济宁。1927年《济宁县志》:「~,虹也。」山东曲阜。清桂馥《札朴・乡里旧闻》:「虹俗谓之~。裴注《三国志》『虹』音降。」江苏徐州、邳县。⑷晋语。河北邯郸、成安。1931年《成安县志》:「呼虹为~,名其色也。」山西灵石〖 〗、太谷。⑸西南官话。四川云阳。1935年《云阳县志》:「虹俗谓之~。」   绛絳jiàng深红 △ ~色|~紫。 绛深红色:~紫。 绛jiàng❶ 深红色。 ❷ 姓。 绛jiang绛色 绛紫 绛jiàng绛草,可作染料: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的。(十七—十八·363)
绛jiàng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虹 > 虹 > 絳 絳 jiàng 绛jiàng〖名词〗 一、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2)。《郑子家告赵宣子》: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夷和我的几个大臣一个接一个地到了你们的都城绛。《叔向贺贫》: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他的尸体陈放在朝堂上,他的宗族也统统被杀死在绛这个地方。 二、指周勃(?—前169),汉初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汉初又从刘邦平定韩王信、陈豨和卢绾的叛乱。刘邦认为他“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吕后时,任太尉。吕后死,他与陈平定计,入北军号召将士拥护刘氏,诛杀企图夺取政权的吕产、吕禄等人,任右丞相(3)。《高祖功臣侯年表》: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有的户口至四万。《贾谊治安策一》:襄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假使从前樊哙、郦商、周勃、灌婴等,各占据几十个城,作了诸侯王。《贾谊论》: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像周勃、灌婴这一类人,从容悠闲地逐渐深入地同他们交往。 绛jiàng深红色。《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缯衣,画以五彩龙文。”姚鼐《登泰山记》:“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皓驳色,而皆若偻。” 绛*絳jiangE7AD ❶深红色:~紫/~色。 ❷绛草,一种可以做染料的草。 ❸古地名。在今山西侯马。 绛赤色,大红色。也即深红色。 绛 绛今山西翼城东。晋国国都。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之弟叔虞被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晋穆侯时,晋都由曲沃迁至此。晋孝公时,曾改绛为翼。晋献公增筑都城。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 (今山西侯马)。晋国曾屡次迁都,所立之都均称为 “绛”。 ☚ 曲沃 新田 ☛ 绛jiàng深红色。如:绛色,绛朱草。 绛(絳)jiànɡⅠ (深红色) deep red;crimson Ⅱ (姓氏) a surname: ~ 昭 Jiang Zhao 绛jiàngcrimson 绛jiàng ❸ 神霄绛阙
△绛(絳)jiàng9画 糸部 (1) 深红色: ~紫(暗紫中带红的颜色)。 (2) 绛草,一种可做染料的植物。 绛 絳; 篆 隶jiàng【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糸( mì),夅声。 【释义】《说文》:“大赤也。”本义为深红色。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ful part is糸( mì,clothes)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夅(jiàng). 【original meaning】The dark 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