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结节性红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

系一种局限于真皮与皮下组织的过敏血管炎性皮肤病,即过敏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可能为局灶性感染过敏而致。青年女性多发。病变多发于小腿伸侧、大腿下段、足踝部等处。皮损为1~5cm的圆形,开始为鲜红色,之后为暗红或为紫红色的结节。结节高出皮面,深浅不一,数个致数十个不等,常对称性集群或分散分布,自觉疼痛常伴有小腿浮肿。全身可有疲乏无力、低热、关节痛等症状。病程3~6周,可反复发作。治疗:可用抗炎镇痛药;亦可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某些中药亦有效。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

是一种限局性急性炎症性结节性皮肤病。病因与变态反应有关。细菌、真菌、病毒及药物等为致敏原。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好发于小腿伸侧,对称。春秋多见。开始有全身不适。继之突然出现结节,大小不同,圆形,高起皮肤,鲜红色,数目多少不等,散在不融合,可自行消失。治疗可内服解热止痛剂、抗生素等。严重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试用维生素E。外用炉甘石洗剂或10%鱼石脂软膏等。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小腿胫前、大腿和前臂的结节性血管炎性皮肤病,病程急性,一般经3~6周消退自愈。本病病因复杂,多种因素引起的血管变应性疾患,可能为Ⅳ型反应,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血管周围,亦有认为属Ⅲ型反应。已知致病因子有链球菌,结核杆菌,假结核性巴斯德菌,病毒和衣原体药物等。亦可为某些疾病的一种症候,如结节病,麻风反应、霉菌病,如皮炎芽生菌病和球孢子菌病,溃疡性结肠炎和结缔组织病等。
本病多见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发疹前可有发热、寒颤、头痛、乏力、喉痛、肌肉或关节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亦有无前驱症状者。以后成批发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结节,葡萄到杨梅大小,稍高出皮面,带水肿性,光滑发亮,中等硬度,散在分布,数个至十数个,互不融合。皮疹好发于小腿伸侧,其次是大腿和前臂、偶发于面、颈部。有显著疼痛及压痛,常伴踝部肿胀。结节持续数天后逐渐变软、颜色由鲜红变暗红、紫红,最后呈黄绿色如乌青的色素变化,终至消失,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无化脓或形成溃疡倾向。
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般于10天内连续发疹。乌青颜色变化自第二周开始,第三周最显著,在3~6周消退。小腿疼痛和踝部肿胀可持续数周,偶而数个损害相互融合向外围扩展,形成环形。少数复发。可伴有滤泡性结膜炎。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速,α2球蛋白增高。组织病理上主要变化在真皮中下部及皮下组织的上部,呈非特异性急性皮炎改变,有显著水肿,胶原纤维肿胀,血管扩张,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外渗、早期浸润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少数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约48小时后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有时在脂肪间隔中可见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偶有血栓形成,无结核结构。
本病诊断不难。根据结节的性质,特别消退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有一定特征性。本病需与结节性血管炎鉴别,后者结节分布于小腿二侧和屈面,较小且质稍坚,经数周后各个相继消退,遗留皮肤凹陷或纤维化。
治疗应首先去除慢性病灶和治疗有关疾病,急性发作时应适当休息,减少活动,口服非激素类抗炎药如消炎痛,水杨酸类制剂,对皮损广泛,炎症较重,疼痛较剧的病例,可应用强的松等皮质激素。

☚ 亚急性结节性迁移性脂膜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nodular erythema

是由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形成的,高起皮面的红色,表面光滑,有压痛的结节性皮肤病。好发于小腿伸侧,较少侵及大腿、面及颈部皮肤,直径1~5cm,2~50个以上,对称性肿块,皮肤紧张,周围水肿,触之较硬,自觉疼痛或压痛。该征多见于20~30岁女性,春秋季多发。发生机制是变态反应,某些全身疾病的皮肤表现,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扁桃体炎、麻风反应、结核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白塞氏病等,以及药物过敏所致,如磺胺类药、青霉素、碘化物、溴化物、水杨酸盐类等。

☚ 露西奥现象   增殖性红斑 ☛

结节性红斑

erythema nodoru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