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场面铜贮贝器
西汉。滇族统治者贮存贝币的用具。高21厘米,云南省晋宁石寨山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铜鼓形,有四耳,胴部和下部有线刻、圆雕孔雀各四只。器盖上铸女俑18人,滇族形像的有7—8人,余为不同部族的女子。内容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从事纺织劳动的场面。体形较大而通体鎏金坐于矮塌之上的女子,是群俑之中的滇族奴隶主,其后有滇族和别族侍女,她正监督着其他奴隶从事劳动,这些女奴多为别族妇女,她们或撚线,或足踏腰机,有的织布有的捧杼,各行其事。西汉时期,滇国的奴隶制已很发达,奴隶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买卖奴隶,通过战争劫掠奴隶的现象是很普遍的。男人主要从事畜牧,狩猎和战争,家庭手工业,农业生产则由女人完成。此件贮贝器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分工的情况提供了很好的实物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