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火zǐ·huo <绥德>给死者焚祭的车、马、衣、屋等纸制什物的统称。一般以苇子杆编架,外表糊上纸张和锡箔,仿制世界尽有的佳品美物。被认为焚祭后,死者可以同人世一样领受享用。 纸火二3048名旧俗出殡时前面引路的纸人纸马。西南官话。云南澄江〖 〗、玉溪〖 〗。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奠品 > 紙火 紙火 zhǐhuǒ 在墓前焚燒的刻紙、剪紙等手工製品,有鬼神、人物、禽獸等形像。古代民間喪葬習俗,流行於山西一帶。清乾隆年間新修山西《代州志》:“代州鄉俗,凡葬,必刻楮爲鬼神、人物、禽獸之狀數百事,五色燦爛,備諸工巧,臚列市衢,至墓焚之,名曰紙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