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纵隔间质性肿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纵隔间质性肿瘤

纵隔间质性肿瘤

源自纵隔的脂肪或纤维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平滑肌和横纹肌等的纵隔肿瘤,较少见,可分良性和恶性。血管性肿瘤多位于前纵隔,其余散见于其他纵隔区域。患病无年龄或性别的差异。
纵隔脂肪瘤 纵隔间质瘤中最常见。源于中胚层,呈多叶状,并有完整的包囊。按其位置与形态可分为局限于纵隔内的,向颈部伸延的和向纵隔外发展成哑铃状三种类型。有认为胸腺在退化期发生脂肪浸润所致,故很少见于儿童,且多位于前纵隔。大型脂肪瘤超出纵隔者,常有蒂与胸腺相连接。又因脂肪瘤与粘液瘤在胚胎发育关系密切,故常出现粘液脂肪瘤。脂肪瘤具半固体密度,有压缩性,即使成长颇大也无显著压迫症状。在X线上最常见于右肋膈角,须与心包囊肿、心包脂肪垫或胸腹裂孔网膜疝相鉴别。位于心脏前的脂肪瘤,可重叠于心脏之前,构成烧瓶样影,透视下心脏搏动传导到脂肪瘤,出现波浪状起伏,有诊断意义。纵隔脂肪瘤多属恶性,故应作手术切除。
纵隔纤维瘤 良性。绝大多数无症状,成长极慢,偶可达到巨大的程度,并具局部浸润性,有时可形成纵隔纤维化的血管压迫症状。
纵隔纤维肉瘤 是罕见的原发肿瘤。肿瘤非常巨大,对纵隔结构有广泛浸润。肿瘤有中等的多形性细胞与非典型核的梭形细胞交织成束的结构。细胞有中等度的有丝分裂。常伴压迫症状。患者血液有胰岛素样多肽的增加,故常有低血糖症。肿瘤高度恶性,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的效果皆不佳。
纵隔血管瘤 血管细胞增生形成的肿瘤,不常见。可分良性和恶性,以良性海绵状血管瘤为多见。常在童年发病,女性较多。本病发生于纵隔的任何部位,但以前纵隔较多。病因不详。一般认为胚胎期血管网异常增生所致; 后天成长期毛细血管扩张亦可形成血管瘤。血管正常结构的增生可形成毛细血管瘤型、静脉型、海绵状血管瘤,血管肉瘤,血管外膜细胞瘤型等变化;约有16~30%恶变,而多见于年轻患者,但无远处转移。良性者亦可有局部侵犯。儿童时期发病者,以单个血管瘤为主。临床上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因血管瘤感染或局部侵犯、压迫引起发热和纵隔肿瘤相关的综合征。有时在胸骨旁可扪到震颤和搏动,听到杂音。X线表现为纵隔的边界清晰肿块,密度均匀,可含钙点或静脉结石。由于血流缓慢或有栓塞,荧光透视常见不到搏动,血管造影亦常不能显示血管性质。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残留组织加作放射治疗。

☚ 后纵隔肿瘤   纵隔淋巴结肿大 ☛
000181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