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布雷顿森林体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布雷顿森林体系Bù léi dùn sēn lín tǐ xìБрéттон-Вýдсская систéма

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Syste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形成。此协定确认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的价格,并规定其他成员国货币平价按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表示,市场汇率波动超过平价1%,各国政府进行干预,平价变动幅度超过10%,要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同意,美国承担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以上述确认的比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由此建立起延续多年的国际货币体系。从60年代起,美元危机连续不断。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同年12月,史密森林协定签定。美元贬值7.89%,38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汇率波动幅度放宽为2.25%。19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10%,黄金价格提高为每盎司42,22美元。在西方主要货币汇率浮动和停止以美元按固定比例自由兑换黄金之后,原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

根据联合国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是:双挂钩、一固定、限波幅和政府干预。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黄金官价为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美国承担各国中央银行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2.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基本固定汇率;3.市场汇率的波动幅度不超过平价上下1%;4.各国政府有义务对上述规定汇价及其波幅进行干预。该体系随美元危机频繁爆发,于70年代初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而形成。其主要内容是:(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成员国须确认美国1934年1月所规定的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克,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价。各国政府须协助美国维持黄金官价;美国政府则承担各国政府或其中央银行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2)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成员国货币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或者不规定含金量,只规定对美元的比价;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即期交易的汇率波动幅度,不得超过货币平价上下的1%,如超过时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成员国变更货币平价应事先通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变更幅度超过10%应取得其同意。通过这两个挂钩,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领域的中心地位。60年代后,由于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元危机频繁发生。1971年8月美国政府被迫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同年12月又宣布美元贬值7.89%,黄金官价由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并将汇率波动幅度从货币平价上下各1%扩大为2.25%。1973年2月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再度贬值10%,黄金官价增至每盎司42.22美元。西方主要货币相继放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遂全面瓦解。

☚ 布雷顿森林会议   卢布 ☛

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创立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创立的。主要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确认美国1934年1月规定的1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克,即35美元=1盎司黄金;规定其他各国货币按含金量同美元挂钩;市场汇率的波动幅度若超过平价上下1%,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市场干预;平价变动幅度如超过10%时则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意,由此形成了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国际贸易与金融关系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频繁爆发的美元危机削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迫使美国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3月起,主要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瓦解。参见“布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会议”条。

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Monetary Syste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可按35美元1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度是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1日,44国代表参加了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1) 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美国政府承担各成员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所持有的美元按此固定比价无限制地兑换黄金的义务。(2)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市场汇率的波动只能在这一比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如果波动幅度超过这个范围,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市场。但是,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调整汇率。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使美元取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但到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在1960—1973年间,先后爆发了11次美元危机,其中包括4次严重的美元危机。为使危机得到缓和,美国以及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1) 为了维护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签订了《稳定黄金价格协定》,建立了“黄金总库”。但不久就停止了按官价供应黄金,最后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废止黄金官价,美元与黄金脱钩。(2) 为了维护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固定比价,签订了《巴塞尔协定》,成立了“十国集团”,签订了《互换货币协定》,接受《史密森协议》,于1971年和1973年先后宣布美元贬值7.89%和10%,将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由1%放宽到2.25%,最后用浮动汇率制代替了固定汇率制。美元不能兑换黄金,固定汇率制又被抛弃,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在1973年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

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协议建立起来的。1944年7月在美国的策划下,于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国等44个国家,会议上通过了由美国提出的设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方案,并签订了一项关于确定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关系的基础协议。这项协议有三个主要内容: 第一,各国在已废除货币金本位的情况下,把美元与黄金等同看待,各国的货币都要同美元订出固定的平价,不得任意改变; 第二,确认美国单方面所规定的35美元合1盎司黄金 [7盎司亦称英两,是美、英计算重量的单位之一。国际上买卖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价格,一般都按盎司计算,称为“金衡盎司”。每盎司等于31.103481公分(克)]。黄金的金价,没有美国的同意,实际上不能对金价进行变动; 第三,美国承担了这样的一项义务,即各国中央银行可以把它持有的美元,按照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于是,就形成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体系。西方各国除了使用美元作为国际结算工具和国际支付手段以外,还把美元同黄金一起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以而在资本主义世界树立起美元的 “霸权” 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Monetary Syste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的。其主要内容:
❶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于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为一盎司的黄金价,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承担按这一价格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❷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成员国货币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并不得轻易改变。货币含金量变动超过10%,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各国政府在进行即期外汇买卖和黄金交易时,汇率和金价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法定汇率和黄金官价的上下各1%的范围。各国政府有义务协助美国干预金融市场的外汇行市和黄金价格,以保持汇率和金价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际收支大量顺差,黄金储备比较充裕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而维持这一体系的稳定,首先是美元值的稳定和维持黄金官价,保持美元与黄金的有限兑换性。但由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力量相对下降。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美元大量外流,黄金储备急剧下降。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元危机接连不断,迫使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停兑黄金,美元被迫贬值7.89%,黄金官价由35美元一盎司提高到38美元,从根本上动摇了货币体系的稳定。1973年1月再次发生严重的美元危机,美元信用猛烈下降,再次贬值10%,黄金官价由38美元提高到42.22美元。1973年2月,又一次美元危机爆发,外汇市场汇率剧烈波动,美元急剧下跌,金价一度涨至91美元,各国不愿继续牺牲本国利益维持这一摇摇欲坠的货币体系,分别实行浮动汇率制,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

☚ 布雷顿森林协定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创立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1日至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并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签字,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特点为: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合1盎司黄金,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形成固定汇率制:当市场汇率超过平价上下1%,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而货币含金量法定变动超过10%时,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60年代美元危机削弱了该体系,迫使美国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3月,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

☚ 欧洲货币体系   史密森学会体系 ☛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简称。又称“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或“黄金美元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而建立的。主要规定是: (1) 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维持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 机构。(2)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确认并协助美国政府维持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价,美国政府则承担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3) 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外汇平价按各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确定,或直接规定对美元的比价。一般不得任意变动,波动幅度规定在平价上下1%以内。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在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根本不平衡”时才能调整外汇平价,如调整幅度超过10%,须得到基金组织的同意。(4) 确立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通过两个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国际间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从而建立了美元——黄金储备体系。(5) 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以会员国缴纳份额资金等方式建立贷款基金,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的贷款,以调节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衡。(6) 会员国之间逐步消除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和多边结算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各国在普遍实行不兑现纸币制度因而无力恢复国际金本位制度情况下,转而实行的一种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它保持了国际金本位制度具有相对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并对各国政府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因此在它顺利运转的时期,对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又是很脆弱的,它建立在美元地位的坚挺稳定和美国对外经济实力的相对优势的基础上,使美国得以垄断国际金融霸权,获取对外经济扩张的利益。由于60年代以来,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迅速恶化、通货膨胀加剧、黄金储备严重流失,美元的地位开始动摇,多次发生危机,美国政府被迫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同年12月,又将美元贬值7.89%,即将黄金官价从原来每盎司35美元改为38美元,汇率波动幅度从平价上下1%扩大为2.25%。1973年2月美元再度贬值10%,黄金官价改为每盎司42.22美元。此后,西方主要货币相继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遂告解体。

☚ 国际清算同盟计划   储备集中计划 ☛
000033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