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红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红烛

红烛

抒情诗。闻一多著。作于1922年底。收入1923年泰东书局出版的诗集《红烛》。诗中借吟咏红烛,抒发诗人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决心。全诗九小节,以诗人对荧荧跃动的烛光自问自答式的思考作为抒情框架,熔铸成篇。开头,诗人将燃烧的心同耀目的红烛相比拟,达到人与物同位对应的境界。接着,依据“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特点,盛赞红烛烧破了世人的梦,烧沸了世人的血,救出他们的灵魂,创造出光明,也表现了觉醒的青年诗人在探索人生真谛时的苦恼和经过深思后的抉择。最后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作结,透示出诗人不计个人得失、勤恳踏实的人生态度,也成为诗人崇高人格的写照。

☚ 女神   湖畔 ☛
红烛

红烛

闻一多著。1923年9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收《李白之死》、《雨夜》、《青春》、《太阳昑》等诗62首。

☚ 渡河   星空 ☛

红烛

红烛

闻一多作。初收于1923年9月泰东图书局版诗集《红烛》。诗前引唐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共9节。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暗示来代替说明的语言,抒情含蓄深沉。诗人在疑惑中提出诘问: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诘问是通俗浅白的,而疑惑却发人深省。他歌颂红烛的燃烧,暗示殉道献身精神的伟大。过去的迷茫,使他为这“一误再误”而“矛盾!冲突!”当诗人一旦认定,便激情如火滚滚烧燃: “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强烈的感情顿时化作一团爱国的火;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诗人直面人生干预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情愫流露是健康的;虽然“残风”的干扰,使红烛“伤心流泪”,但具有乐观进取精神的诗人却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旋律中,热烈赞颂了红烛为争取人间光明而宁肯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在黑暗中悲愤交炽的诗人为了民族的新生奋战到底的决心。

☚ 赤潮曲   莫斯科吟 ☛

红烛

红烛

靳以著。1942年8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入文季丛书。收《邻居们》、《北京人》、《飞龙泉》等散文20篇。

☚ 眷眷草   江之歌 ☛

红烛

红烛

靳以作。收入1942年8月文化生活出版社版《红烛》。散文诗作。作者以红烛为寄托,歌颂了那种“独自忍着那煎熬的苦痛,使自身遇到灭亡的劫数,却把光亮照着人间”的伟大人格,而在烛光被“不知道是那里的一阵风”所吹熄的描写中,暗示着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憎恨。文中关于“户外赤裸着的大野”正忍受着“冻雨”、“风”、“黑夜”的种种磨难的描写是对当时民族灾难的一种形象化的表现。全文以象征手法表现主题,构思精巧,笔调凝重。

☚ 花床   丰饶战斗的南泥湾 ☛

《红烛》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 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流泪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 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 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籍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赏析】 这首诗是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的序诗,反映了青年时期的闻一多的真实思想感情。作者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黑暗势力笼罩全国的时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灾难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经历了探索、奋斗、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苦闷、彷徨。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在《红烛》诗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献身精神。诗人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红烛作为题咏的对象,红烛在我们传统的民族习俗中多用于喜庆节日,在这首诗中,作者却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诗人借红烛来象征自己的一颗心。而他的这颗心,就是要燃烧着,为人类、为世界创造光明。在诗的第一节中,作者就点明这种象征的含义,以后逐步展开,完成这象征意象的表达。本诗表现了诗人一度的矛盾与彷徨,“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芒?”可笔锋一转,诗人又以坚决的口吻道出了自己的信念:“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一颗火热的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者虽苦于找不到一条理想的救世之路,但对于自己所进行的奋斗却丝毫不悔。对现实的黑暗、世人的沉迷,诗人更是忧心如焚,他要以他的一颗赤诚的心打破旧的封建枷锁,唤醒沉睡在黑暗中的人民。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 烧罢!

烧破世人底梦,

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在这段描述中,诗人奉献出了一颗充满改造世界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心。但是,诗人在歌唱光明、勇于献身的同时,也在流泪。“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自己就要流泪灰心。这种表面矛盾的描写,表现了五四运动落潮后先进青年的典型心态。他们坚持斗争,不满现实,可又感到压抑与苦闷。闻一多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希冀、光明和追求光明的不屈精神。诗歌的最后一节表达了作者为真理而献身的生活态度:“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首诗的每一小节都以“红烛啊”为开头,使人读起来连贯、上口,同时也易于抒发作者的感情。

 

 




哲理诗《红烛》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诗人李商隐这一联名句,曾引起多少古今读者的强烈共鸣!千余年后,现代诗人闻一多由“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生发开来,写成《红烛》一诗,同样使读者激动不已。所不同者,闻一多所表达的不是对于恋人的思念,而是对于祖国的矢志不渝的爱情。
 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读完第一节诗就会明白。“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原来,诗人是为了用红烛来象征自己的一颗红心。
 诗题之下,诗人写下“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这是开展抒情的线索。
 首先,紧扣一个“灰”字行文,问红烛:“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单就蜡烛来讲,这当然是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诗人的本意不在写蜡烛,而是要用蜡烛的制作与烧毁这一矛盾现象来比喻:人要像蜡烛一样,掏出一颗红心去照亮黑暗的社会,也需要耗尽心血,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唯其如此,诗人才大声疾呼:“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生命的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从而求得自身的解放。
 接着,又紧扣一个“泪”字行文,指出蜡烛的“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并说明这不是伤心的泪水,而是由于残风侵袭导致燃烧不稳时因着急而流的泪水。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为祖国献出自己生命之光的那种殷切的心情。既然流泪也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流吧。因此他又对红烛倾诉:“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意思是,只要能使世人得到安慰和快乐, 自己也甘愿献出自己的眼泪!
 最后,诗人以“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点明献身的意义,并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表明: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的实现而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行文至此,诗人对于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就得到了最后的升华。
 《红烛》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象征,这一点无须多说。值得略加强调的是这首诗的结构。全诗以“蜡炬成灰泪始干”为线,首先将心比烛,接着分承“灰”与“泪”展开抒情,最后以点明“灰心流泪”的意义作结。这是“总——分——总”的结构形态,其好处是思路严密,天衣无缝。
蜡烛

蜡烛

蜡(~花;蜡炬;~撚;桂~;炬~;油蜡;鱼~) 烛(~影;蜜~;彩~;燎烛;桂烛;油烛;喜~) 炬(烛炬;蜜炬) 炷 琼枝光济叟
蜡烛的美称:凤蜡 凤膏 凤炬 宝炬 宝蜡 玉烛
烛油的美称:凤髓
用桦木皮卷成的烛:桦烛
莲花形的蜡烛:莲炬
古时结婚时洞房里点的蜡烛:花烛 龙凤喜烛
红烛:红蜡 红腊
大烛:椽烛
特长的蜡烛:高烛
精美的蜡烛:香烛
名贵的烛:豹髓
以金粉为饰的蜡烛:金烛
正在燃烧的烛:焰蜡
将燃尽的烛:炧 残烛
烛根:跋 茇
燃烧时流下的液态蜡:烛泪 烛烬 灺泪 蜡泪
结成穗状的烛泪:烛穗

☚ 彩灯   盛器 ☛

红烛

独舞。编舞:李静波,作曲:刘连生;辽宁歌舞团1982年首演于沈阳;演员:徐培力。舞蹈借红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之意塑造了红烛姑娘这一具有忘我献身精神的艺术形象。1982年参加辽宁省舞蹈比赛,获一等奖,87年获省政府创作奖。

红烛

《红烛》hongzhu

现代诗集。作者闻一多。1923年9月出版。集中诗歌均为诗人留学美国期间的创作。歌颂祖国的文化,追求真美的艺术,深思宇宙奥秘,探索青春意义,讴歌爱情,缅怀友谊,构成了《红烛》的丰富思想内涵。而其一以贯之的中心,则是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为祖国进步事业的献身精神。
身居异国的年青诗人,由于饱受种族歧视的缘故,因而这时期的诗歌带有更为突出、更为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思。《红烛》中的《忆菊》、《太阳吟》,都是表达诗人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代表作,其中真切热烈的感情通过充分想象的诗歌语言表达了出来,读起来感人至深。在《太阳吟》中,诗人以太阳为诉说对象,缠绵曲折地抒发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诗人在这里赋予太阳以多种含意,它时而“逼走游子底一出还乡梦”,时而又以其“火”烘干游子底盈眶“冷泪”,时而又依靠运转的太阳传递家乡信息,时而又把太阳直接看作是自己的家乡,想象奇特,取比合理,反复咏叹,情感多变,层层深入地抒发了诗人怀念祖国,怀念家乡的热烈情感。作为《红烛》诗集的序诗《红烛》一诗,则从献身的角度抒发了诗人崇高的爱国热情,诗人以“红烛”为象征,表达了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赤子之心:“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贴切的比喻、形象的语句,充分表达了诗人流水般的激情和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
闻一多虽然是格律诗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但却能在多数的作品里摆脱了形式主义的弊病。他创作《红烛》是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严肃创作态度的。这些诗歌从行数、节数、音韵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却以谨严精练的字句、意致幽窈的风格,表现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美好理想,并以贴切的象征、大胆的幻想和夸张,使诗歌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

☚ 沉沦   死水 ☛
红烛

《红烛》

是闻一多的第一本新诗集。《红烛》最早的版本是1923年9月,由泰东书局出版的,诗集中共收入诗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62首,其中分为“李白”“夜雨”“青春” “孤雁” “红豆” 5篇。《红烛》 中的作品,大多是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大多数作品中流露出思恋祖国之情和对美国的侵略势力的极度不满。《红烛》中的大多数作品反映了 “五四”以来青年要求思想解放、求索真理的精神风貌。诗集中收入了作者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太阳吟》、《忆菊》、《西岸》、《雪》、《红豆》、《国手》、《艺术上的忠臣》、《黄鸟》、《春之首章》、《色彩》、《去思》、《钟声》、《印象》、《红烛》等等。诗集中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爱情的讴歌、对自然的赞颂、对生活的思考、对劳动的颂扬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评等等。闻 一多的诗歌创作,取材广泛,题材丰富,讲究构思,注重意象,着意提炼,音韵铿镪,色彩浓烈。《红烛》是闻 一多的 一本风格独特、具有独创性的新诗集,为中国现代诗坛增添了绚丽的光彩。1955年,《红烛》被收进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闻 一多诗文选集》之中。

☚ 老马   再别康桥 ☛

红烛

诗集。闻一多著。1923年出版。收诗62首,分5篇。多为留美时作。大都是对祖国的怀念和歌颂,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形式整齐,音调铿锵。

红烛

《红烛》

现代诗歌集。闻一多著。1923年9月泰东图书局初版。全集分为“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孤雁篇”、“红豆篇”,包括序诗《红烛》在内,共收诗103首。有热烈歌颂纯洁爱情的《红豆》、《国手》、《香篆》;有追求光明、揭露封建统治黑暗的《红烛》、《西岸》;有表现对生活哲理性思考的《玄思》、《钟声》;有赞美色彩与幻美的《李白之死》、《剑匣》、《色彩》。以上诗歌多具有唯美的倾向,而最有代表性的是抒发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诗作:《孤雁》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忆菊》热情歌颂了“如花的祖国’; 《太阳吟》抒写的是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热切思念。诗集通过描绘爱国青年的思想风貌,体现出 “五四”时代的精神,且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感情真挚,音韵铿锵,有着浓丽的风格。

☚ 呐喊   乱都之恋 ☛
000065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