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红山文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红山文化

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之一。因193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最初被称作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相对年代与仰韶文化大致相当,而早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的一个数据经校正约为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在辽宁、内蒙古与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以赤峰市和辽西走廊所在的西辽河流域为中心,尤以老哈河流域较为密集。建国以来经过调查和试掘的重要遗存有:老哈河流域的赤峰西水泉、蜘蛛山(下层),敖汉旗小河沿乡的四棱山和三道湾子、翁牛特旗海金山、巴林右旗那斯台; 大凌河流域的凌源西八间房、三官甸子、牛河梁、喀左瓦房村、东山嘴,建平五十家子敖包山;牤牛河流域的阜新胡头沟;内蒙古奈曼旗大沁他拉。长期以来,对于红山文化的认识,不出日本东亚考古学会1938年发表的 《赤峰红山后》一书所包括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石器和陶器两大类,自从七十年代以来有关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日益增多,目前人们对于红山文化内涵的认识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1、石器,其特点是使用量大,磨制、打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以大型石器为主体的石器群,多与农业生产有关,这可能是耕作面积广而粗犷的反映。2、陶器以彩陶、黑陶与灰褐陶压印之字纹直腹罐共存为主要特征。彩陶以盆、钵为主,图案多带状,一条或平行多条,母题主要为“蝌蚪形”斜线纹,以及三角勾连涡纹,变形三角纹和菱形纹等。3、玉器,以大型器为主,扁平薄体或环状,边缘薄似刃,除环、壁类外,多见各种动物形象,如龙、虎、龟、鸟、鱼、蝉等。4、房址和墓葬,都是新近发现的。均为方形半地穴式,有灶址。胡头沟、牛河梁、三官甸子发现的墓葬,为石板砌成的石棺墓,仰身直肢单人葬,单室或多室,随葬玉器,未见其它随葬品。红山文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关于渊源和性质的讨论自五十年代以来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先是曾笼统地称为北方草原细石器文化,而后相当长时间内,又普遍流行混和文化的说法。进而又有人主张红山文化应是受仰韶文化影响的一个地方性变体的观点。最近学术界又多趋向红山文化是西辽河流域自身发展起来的土著文化的观点。它的分期和地方细划类型等,以及它与中国原始文明、原始国家起源关系等,都是需要今后继续工作,有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红山文化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红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20世纪30年代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500年左右。主要分布于内蒙、辽宁、河北交界地区。石器多磨制,有掘土、收割和加工谷物的工具。陶器多手制,夹砂陶多褐色,作炊器,泥质陶多红色,作容盛器。房屋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原始农业是主要经济,辅以渔猎。家畜有牛、羊、猪。玉器是重要遗物,很精美。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故为代表。分布于内蒙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陶器以篦纹、满纹、斜棱形纹饰为主要特征,器形有罐、豆、壶等,与黄河流域仰韶期文化有一定联系。工具以石器为主,石器有琢制、磨制两种。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渔猎。晚期碳—14法测定年代约公元前3000年。近年来在辽西发现有红山文化的石砌祭坛、积石大冢群及陶塑裸女像、彩塑女头像及胎厚1.3厘米的彩陶器残片,均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各种文化所未见。红山文化的发现对于探讨中国早期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 阴阳家   约·贝里曼 ☛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1935年首次发现于辽宁赤峰红山,故名。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老哈河流域,南面伸延到河北北部。约距今5000多年。是已进入锄耕阶段的定居农业文化。实行农耕、畜牧、采猎相结合。石器以打制、磨制为主,有部分细石器。出土大量宽叶形石耜,还有梯形石斧、穿孔石斧、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等农具。饲养猪羊。箭镞等渔猎工具和野生动物遗骨在该文化遗址中亦有发现。住半地穴式房子。使用细泥彩陶和带篾纹、划纹的粗陶。

☚ 细石器   昂昂溪遗址 ☛

红山文化hong shan wen hua

【考古】Hongshan Culture

红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世纪初,首次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发现。其社会发展阶段处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距今约五、六千年。发掘的房址为长方形和方形的地穴式建筑,发现的陶窑有单定窑和双火膛连空窑两种。泥质陶多红色,有黑色或紫色彩纹。以细石器和一种特有的掘土工具为基本特征。遗址发现有很多玉器,其制作精美。还出土大量的石锄、石刀、石耜、石磨盘等工具。分布地区以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为中心。1954年考古学界定为“红山文化”。1957年在翁牛特三星他拉出土形制特大的玉龙,高26厘米,呈勾形卷曲状,用绿玉雕成,头上无角,口吻很大,略向上曲,鼻端前突有两个并排鼻孔,嘴紧闭,头顶额刻有网状方格纹,双目长眦,眼尾成锐角状,不刻瞳孔,形象逼真,世所罕见,对中国文明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红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1935年,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县红山,1954年命名。这是长城以北彩陶与细石器共存的重要文化。北起昭乌达盟的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到朝阳、凌源、河北北部,东至哲里木盟、锦州地区。陶器有红色泥质陶和褐色夹砂陶两种。房址发现较少,都是半地穴的方形房。发现的动物骨骼化石也不多。当时的居民大致已定居并以农业为主了,兼有畜牧渔猎的经济生活。近年来在辽宁西部的东山嘴、牛河梁发现了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预示着五千年前,这里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辽西山区的新发现是红山文化的高峰,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参考图45、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