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升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又名红粉。朱砂、雄黄各五钱,水银、白矾各一两,硝石四两,皂矾六钱。先将二矾、硝石研细拌匀,入大铜杓内,加火硝一小杯炖化,一干即起,研细。另将水银、朱砂、雄黄研细,至不见星为度,再入硝矾末研匀; 先将泥罐用纸筋泥搪一指厚,阴干(勿令有裂纹),入前药于内,罐口以铁油盏盖定,用棉纸捻条蘸蜜,塞罐口缝间,外用煅石膏细末,醋调封固; 然后将泥罐放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升炼一炷香,继改用文武火一炷香后,再用文火,共升炼三炷香,即可去火,放冷,开启取丹,用刀刮下研极细。每用少许,撒于疮口,外用膏药覆盖。功能去腐拔毒,生肌长肉。治一切疮疡溃后,疮口坚硬,肉暗紫黑。 红升丹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组方药物】 朱砂 雄黄各15克 水银3克 火硝120克 白矾30克 皂矾18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先将白矾、皂矾、火硝研细拌匀,入大铜勺内,加火酒150毫升炖化,一干即起,研细;另将水银、朱砂、雄黄研细,至不见星为度,入硝、矾末研匀。将阳城罐内壁用纸筋泥塘1厘米厚,阴干,不使有裂纹;入前药于内,罐口密封盖严,再用棉纸捻条蘸蜜,塞牢罐口缝间;外用煅石膏细末醋调封固。然后将罐直接放炭火上加热。先用底火(火苗不升腾)烧半小时;再用大半罐火(火苗高至罐腰上)烧半小时,同时以笔蘸水擦罐盖;最后以大火(火苗平罐口)烧半小时。去火冷定,启罐盖,以刀刮下盖上丹药,研细备用。每用少许,撒布疮口,外加膏药覆盖,或纱布包扎。 【主要功效】 拔毒去腐,生肌生肉。 【适应病证】 疮疡溃后,疮口坚硬,肉黯紫黑。 【临床验证】 1.急慢性骨髓炎、溃疡、骨结核、术后漏管等:共治800例。有显著疗效(《医卫通讯》1979,1:131)。2.慢性窦道:以本品为主,配伍生石膏或五宝丹、生肌膏。治疗窦道55例。痊愈53例,治愈率达96.4%(《河北中医》1988,5:25)。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只供外用,切忌内服;外用量亦不可过大,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以免中毒。另外,对汞过敏者不宜使用。 【实验研究】 1.急性毒性实验:小白鼠1次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为120.98±1.71毫克/公斤,属中等中毒性药物。局部皮肤创口给药证明方中汞化物能被伤口吸收,4小时后,测得血、脑、肝、肾等组织含汞量明显升高,以肾脏为最(《天津中医》1986,4:24)。2.蓄积毒性试验:红升丹混悬液灌小鼠,用剂量递增法,每4天为1个剂量期,共给20天。第9天开始出现死亡,20天死亡率为50%,蓄积系数为5.3。实验证明本品有蓄积毒性,接近中度蓄积系数(同上)。3.尿汞含量测定:对51例外用红升丹患者进行尿汞含量测定。观察结果:51例使用本品患者尿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汞值随剂量的递增和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证明本品在外用过程中会被机体吸收并有蓄积作用(《天津医药》1984,2:91)。 红升丹hónɡshēnɡdān《医宗金鉴》方。朱砂、雄黄各五钱, 水银、白矾各一两, 火硝四两, 皂矾六钱。上药研细混匀, 入罐内密封, 加热炼制, 取其结晶, 用时研末, 每用少许, 撒于疮口, 以膏药覆盖。功能拔毒去腐, 生肌长肉。治一切疮疡溃后, 疮口坚硬, 肉黯紫黑, 或有脓不净者。 红升丹 红升丹本方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外科方外奇方》名大红升,《矿物药与丹药》名大升丹、小金丹,系由《外科大成》红粉加味而成。本方由朱砂、雄黄各五钱,水银、白矾各一两,火硝四两,皂矾六钱(《种福堂公选良方》去皂矾,《外科证治全书》去皂矾、加铅,《疡科心得集》去雄黄)组成。先将白矾、皂矾、火硝研碎,入大铜勺内,加火硝一小杯,炖化,一干即起,研细。另将水银、朱砂、雄黄研细至不见银星为度,再与上药混合研匀。将阳城罐用纸筋泥搪一纸厚,阴干,常轻轻扑之,不使生裂纹。如有裂纹,以罐子泥补之,极干再晒,至无裂纹方入前药于罐内。罐口以铁油盏盖定,加铁梁盏,上下用铁丝扎紧,用棉纸捻条蘸蜜塞罐口周围缝间,外用熟石膏细末,醋调封固。盏上加炭火二块,使盏热,罐口封固易干,用大钉三根钉地下,将罐子放钉上,罐底下置坚大炭火一块,外砌百眼炉,升三炷香,第一炷香,用底火(如火大则汞先飞上);第二炷香,用大半罐火,以笔蘸水擦盏;第三炷香,使火焰平罐口,用扇扇之,用笔沾冷水频频擦盏,勿使盏干(干则汞先飞上)。三炷香完,去火冷定。揭开,将盏上红色升丹刮下研极细,约得六、七钱重丹药。磁罐封贮,勿使泄气。再以盐卤汁调罐子稀泥,用笔沾泥水扫罐口周围,勿使泄气。如罐上有绿烟冒起,急用盐泥封固出烟处。贮瓶内以蜡封口,埋土中去燥性。每用少许(约2~3厘)用鸡翎扫患处。如疮毒小者,用骨簪挑药点在疮口上;痈疽疮面大者,将药撒在整个疮面上;疮有管者,用烂饭和丹药做成细条,阴干,插入疮管内,外用膏药贴之。因升丹药性太猛,现临床多加赋形药使用。一般阳症用10~20%,阴症用30~50%的升丹含量。 现制法为先将硝石、白矾打碎,置乳钵内研,加入水银同研,以水银混合不见星为度,即移入耐火锅内,铺平于锅底,用一口径较小的耐火磁碗覆盖,碗口要平,使于锅口吻合严密。将韧性皮纸条浸湿填糊锅碗接口处。另取白矾末平铺一层于纸上,用水调煅石膏末涂抹严密,上边用砂土填满,使与锅口平,碗底上面放大米数粒,再用重物压于上面,使米粒露出,以便观察变化。再将锅放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升炼30~40分钟后,改用武火炼至米变老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焦色,共升炼约一个半小时,即可去火。将锅放冷轻轻除去上面封口的泥砂,将磁碗取下,碗里即粘附有赤红色的丹药,用刀铲下,以纸包严,放土地上一夜,使出火毒。盒装,沾蜡密封,避光贮存。功能拔毒祛腐,生肌长肉。主治疮疡溃后,疮口坚硬,肉暗紫黑,或有脓不尽者。 本方火硝化腐消瘀;水银解毒祛腐;雄黄、白矾、皂矾燥湿解毒。诸药炼制成丹,具有提毒祛腐、燥湿消肿、生肌长肉之作用。可用于: ❶无名肿毒,溃破后日久不愈,内有败肉,四边紫黑者,将红升丹用水调稀,扫点患处,待肉色红活死肉脱去以后,再上生肌散。 ❷乳发、乳漏,乳房焮赤肿痛,皮肉尽腐,久不收口,时流清水;或疮毒之症淌水不止者,外用红升丹做捻插入疮口内以去腐生肌。 ❸肛裂初起,以玉红膏调红升丹敷贴患处。 ❹流痰溃脓期,用红升丹药线引流,化腐蚀管。 ❺痔漏日久不愈者,将红升丹以纸卷成条,插入管内,七日后其管即可脱去。 ❻疮症溃破以后,毒邪已提尽将收口时,用红升丹加珍珠散各等分乳匀治疗。 ❼痈疽溃疡,用红丹一分,炉甘石一钱,石膏五分,共研末涂之。 ❽杨梅疮及大毒瘿瘤,以红升丹五分,加轻粉一钱,铅粉煅红一钱五分,胆矾四分。研极细,用人乳或鹅胆调,以羊毛笔蘸扫二、三次。 ❾诸疮毒四边紫黑不消,疮口不敛,以红升丹加轻粉、雄黄、龙骨各五钱,白蔹、密陀僧、海螵蛸各一两,麝香一分。共研细掺患处。升丹药性猛烈,使用时均应加赋形药(煅石膏)配制。对发生于头面部的疮疡,应以慎用; 如系背及胸腹诸处之疮溃烂较大者,亦须慎用,以防中毒。 红粉(《外科大成》卷一) 水银、白矾、火硝各一两一钱,朱砂三钱三分。用筛过净香炉灰二、三斤,盐硇水四、五斤听用,取中样铁锅一口,以砖架起,放朱砂末于锅中,如莲子大为度。次取硝、矾末研匀,盖朱砂上,用等盘轻轻按硝矾如银底样,周围如茶盅口大,将茶盅盖之,勿令硝、矾露出,将盅揭起,用筷子在中间轻轻点一小窝,用茶匙挑水银入锅内,仍先将茶盅覆盖之,次取前香灰,用盐硇水调,干稀适宜,先将手按茶盅勿令动,随将湿灰周围涂过,只留盅底在外,用石压之,火烧三炷香,二文一武,视香灰稍有白色时,即用棕蘸硇水,于灰上刷之,三炷香烧完,离火过宿,揭开取茶盅,将红粉用黄纸包收。初打出红粉,用棉纸包好,入青布袋内,用绿豆水或槐花水八两,甘火毒及硝矾之气。每用适量点患处,或用麻油四两,黄蜡一两,溶化成膏,离火候温,入红粉一钱搅匀,绵纸摊贴,一日一换。功能拔毒祛腐,生肌长肉。主治毒气壅盛所致顽疮、杨梅粉毒、喉疳、下疳、杨梅痘子等。 万应灵丹(《疡医大全》卷七) 水银、青盐各五钱,皂矾一两,生铅(与水银同研碎)二钱五分,白矾一两五钱,火硝一两二钱五分,白砒、硼砂、雄黄各一钱五分。各研极细末,和匀。放入小瓦罐内,放炭火上熔化,候药枯结住罐底,用底盆一个,将药罐倒置盆内正中,罐口以盐泥封固;另用一大盆盛水,将药罐安置水内,罐口四围以砖围罐半截,下衬冷灰,然后砖上及罐底俱用炭火,先从顶上著火,从上而下,先文后武,三炷香为度,冷定揭开刮下盆内丹药,研细磁瓶密贮。每用时,以针挑破疮皮,用丹药一厘,醋调点患处;如发背、痈疽大毒者,一日上药三次;如根盘大者,用丹药五厘,川贝母末一钱,浓茶卤调敷周围。功能拔毒溃坚,去腐消肿。主治毒气壅盛的一切痈疽、发背、诸毒未溃之症。 大白升(《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水银、枯皂矾、火硝、食盐各一两(一方加硼砂、黄丹、珠砂、胆矾、雄黄)。共研至水银不见星为度,放入阳城罐内,口上用一个铁油盏盖之,用铁丝扎紧,铁盏四周用白绵丝条钳紧,外用盐五两,光粉和泥捣匀擦罐,入百眼炉内,初用文火一炷香,盏上常以微水润之,至三炷香用武火完为度,候冷定打开,取升在盏上的白物,刮下研细收贮。用时将药搽患处。功能提毒消肿,收敛生肌。主治恶疮溃后,疮口有黄水者。 ☚ 针头散 白降丹 ☛ 00004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