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酒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 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稻、大麦属植物大麦、高粱属植物高粱、小麦属植物小麦和黍属植物黍等的颖果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 原植物 稻Oryza sativa L.。大麦Hordeum vulgare L.。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黍Panicum miliaceum L.。 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 余项参见上述有关条。 。【化学】: 含乙醇。 蒸馏酒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等,又含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1]。东北产的高粱酒的总酸中,68.22%为乙酸、28.68%为丁酸、0.58%为甲酸;酯类中,有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另有微量的缬草酸(Valeric acid)、己酸、辛酸、壬酸、癸酸及月桂酸等酸的酯类,又含有戊醇、丁醇、丙醇[2]。绍兴酒中含乙醇、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含氮物质等。 在酸类中有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另外尚有酯类、醛类、矿物质等[3]。 参考文献 [1] 卫生化学.南江堂,1957:382 [2] 最新化学化业大系〔日〕 1934;12:387 [3] 卫生化学.南江堂,1957∶375 。【药性】:性味 甘、苦、辛,温。 有毒。 ❶ 《别录》:“苦、甘、辛,大热。有毒。” 归经 入心、肝、脾、胃经。 ❶ 《本草经解》:“入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 通血脉,利关节,行药势。 主治 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❶ 《别录》:“主行药势,杀百种恶毒气。” ” 用法用量 内服: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 外用:淋洗,漱口或摩擦。 使用注意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 ❶ 《千金·食治》:“黄帝云:暴下后饮酒者,膈上变为伏热;食生菜饮酒,莫灸腹,令人肠结。扁鹊云: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饱食讫,多饮水及酒,成痞僻。 ” ” 配伍应用 ❶ 配瓜蒌、薤白,治胸痹。 ❷ 配大豆,治妊娠腰痛。 ❹ 配桂心,治产后腹痛。 ❽ 配龙眼肉,治心血不足症。 方选和验方 ❶ 栝楼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括楼实1枚(捣),薤白15g,白酒1400ml。上3味同煮取400ml,分温再服。 每日挑食,以茶下之。” ❾ 虎骨酒(《备急千金要方》)治筋骨酸疼不适:虎骨(通炙取黄焦,汁尽碎如雀头大)1具,酿米180kg,曲1200g。加水180kg,如常法酿酒,密封50天后即可饮之❿ 高良姜酒(《外台秘要》引《备急》)治霍乱,吐利,腹痛:高良姜185g(炙焦香),以酒200ml,煮三、四沸,顿服。 ⑾人参酒(《纲目》)治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音低等症。每次20ml,日服2次。 ⑿桂心酒(《备急千金要方》)治产后腹痛,及卒心腹痛:桂心81g,酒600ml,煮取400ml,去滓。 分3服,日3。 单方应用 ❶ 《纲目》:“治阴毒腹痛:烧酒温饮。” ❶ 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酒,《本草》止言其热而有毒,不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大醉后振寒战栗者可见矣。又酒性善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肺受贼邪,金体火燥,恣饮寒凉,其热内郁,肺气得热,必大伤耗,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疼痒,或鼻齇,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出也;病深,或消渴,或内疸,为肺痿,为内痔,为鼓胀,为失明,为哮喘,为劳嗽,为癫痫,为难明之病,倘非具眼,未易处治,可不谨乎。” ”“烧酒纯阳,毒物也,面有细花者为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北人四时饮之,南人止暑月饮之。其味辛甘,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辛先入肺,和水饮之,则抑使下行,通调水道,而小便长白。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故令大便燥结。 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若夫暑月饮之,汗出而膈快身凉;赤目洗之,泪出而肿消赤散,此乃从治之方焉。过饮不节,杀人顷刻。按刘克用《病机赋》云,有人病赤目,以烧酒入盐饮之,而痛止肿消,盖烧酒性走,引盐通行经络,使郁结开而邪热散,此亦反治劫剂也。 ” 水酒借曲酿酝,其性则热,酒借水成,其质则寒,少饮未至有损,多饮自必见害。如阴虚酷好,其脏本热,加以酒热内助,其热益增,不致逼血妄出不止。阳虚酷好,其脏本寒,加以酒寒内入,其害益甚,不致饱胀吞酸吐泻不止。糟罨跌伤,行瘀止痛,亦驱蛇毒及盦冻疮。 醇而无灰,陈久者良。”(编者按:二“不致”疑为“必致”)❹ 邹澍(《本经疏证》):“世之于酒,不谓其引药性上行,即谓其引药性入血;不曰性热而驱寒,即曰性速能行气。然《别录》主治,不曰引药性,助药力,而曰行药势,岂不以是药本治是病,特其机势不张,借此以行之耶?不曰解散邪毒,而曰杀百邪恶毒气,岂不以邪与毒之燥烈者受解散而不受杀,惟沉痼及积冷,非解散所能治者,必以此劫而行之耶?请以仲景之用酒言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凡水酒合煮之汤三:炙甘草汤用酒7升,水8升;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酒水各6升;芎归胶艾汤,酒3升,水5升。 即此可见补阴剂中,以此通药性之迟滞;散寒剂中以此破伏寒之凝结,而用之复有轻重之差矣。凡以下丸者五,下散者六:薯蓣丸、肾气丸、天雄散,是借以行补药之滞;九痛丸、赤丸、侯氏黑散,是借以通邪气之结;大黄 而去邪者,复有防己地黄汤之防己、防风、桂枝、甘草,渍四物,绞取其汁,合地黄汁服之,不取其助补剂之行,反取其增散药之烈,是欲其合散药,随补药以驱邪,仍不伤正也。红蓝花酒之但渍一味,寓驱风于行血之中,即行血于驱风之内,是欲其血和风自灭也。其用意微而情最曲屈者,莫如鳖甲煎丸之煎鳖甲为胶,合诸药成丸,下瘀血汤之煮丸而服,一则用于最先,一则用于极后,是则破癥坚邪气者,欲其自内而外,去癥瘕积血者,欲其自上而下,故其所取,有在药内,有在药外之别也。 能深研乎此,可以知行药势之说矣。 白酒,酒之新 ” 阴虚火体,切勿沾唇,孕妇饮之,能消胎气。汾州造者最胜。 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饮此,寒湿自解;如陡患泄泻,而小溲清者,亦寒湿病也,饮之即愈。 风寒入脑,久患头疼,及饮停寒积,脘腹久疼,或寒湿久痹,四肢酸痛,诸药不效者,以滴花烧酒频摩患处自愈。若三伏时将酒晒热,搨患处,效更捷。素患冻瘃者,亦于三伏时晒酒涂患处,至冬不作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