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糖尿病护理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护理糖尿病是一组比较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性疾病。病人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血糖增高,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同时也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慢性病。本病可分为2型: Ⅰ型为胰岛素依赖型或青年发病型;Ⅱ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或成年发病型。本病具有血糖增高及尿糖阳性的特征。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脱水、昏迷,甚至死亡。 各型胰岛素的用法及作用时间
胰岛素注射后作用时间的长短和注射的剂量有关,剂量若大,作用时间即长。若RI及PZI同时应用,必须先抽RI、再抽PZI、因PZI中的鱼精蛋白有过剩,过剩的鱼蛋白遇RI则结合。如用同一注射器先抽PZI,再抽RI,则可能每次有少量的PZI进入RI瓶内,这样反复抽取后,可能改变RI的性质,使部分的RI变成PZI。若再抢救病人时,取用这瓶RI则将影响抢救效果;而更重要的是将混有少量的PZI的RI作静脉注射可引严重的过敏反应。 一般PZI中过剩的鱼精蛋白量约可吸附1/2本身剂量的RI,因此PZI与RI抽在同一注射器后,它的单位数值即有改变。例如抽RI20u,再抽PZI10u于同一注射器内,由于PZI的鱼精蛋白有过剩(过剩PZIu数的1/2),则: PZI10u+1/2×10=15u RI20u-5u=15u 即原RI:PZI=2:1,实际为RI:PZI=1:1 对RI与PZI二者的关系了解后,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必须认真操作,医生在计算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时,已将过剩鱼精蛋白结合RI计算在内。因此,在操作时,必须将两者混合后再行注射。当每次的注射量两者相加超过40u时(每ml含40u),则必须分别用二只1ml注射器,每只注射器内各抽半剂量RI及PZI。这样就不致影响所需药物的剂量。若RI及PZI分别各抽于一只注射器内,则其剂量与作用即不相同。 胰岛素应放置在阴凉处,最好置冰箱内。因在室温下,蛋白质激素会缓慢地变质。但将胰岛素从冰箱取出后勿立即使用。用室温的胰岛素注射,以减少局部脂肪萎缩。 注射部位的刺激有红、肿、痛及皮下结节形成,常见于PZI注射的早期。因此,必须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可在大腿上部、臀部、腹壁、上肢等处轮流注射,以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的破坏。 胰岛素必须在饭前15~30分钟注射,以免发生低血糖。 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指导病人认识低血糖的症状甚为重要。低血糖往往出现于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间,表现为头晕、饥饿、头痛、软弱无力、出汗、心悸、激动、心率加速等。较重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有烦躁不安、言语失常、精神恍惚、哭笑无常,甚而出现共济失调、酒醉步态、定向障碍、癫痫样发作,甚至昏迷。告知病人掌握低血糖反应的早期症状,只要立即进食糖水、糖类,即可迅速改善症状。但对严重低血糖反应,必须立即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50%40ml)方可缓解。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检验血糖,同时给予相应处理。对于PZI治疗的病人,应特别注意夜间有无低血糖反应(因PZI作用最强时间为注射后14~20小时)。如发现类似情况,应立即处理。 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视力减退及白内障,神经系统可能由于动脉硬化,维生素B族缺乏,周围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病人四肢刺痛、麻木、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严重时,疼痛难忍。病人温觉反应减退,应注意避免灼伤。对伴有肾小球毛细血管间硬化症者,胰岛素治疗不可根据尿糖决定用药量,因这类病人的肾糖阈增高,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液每分钟约为120ml,血糖浓度上升至180mg/100ml时,每分钟肾小球滤出葡萄糖为:120×180mg/100ml=216mg,此时可开始有尿糖,故正常肾糖阈为180mg/100ml。当肾血管病变时,肾小球滤液量减少,故血糖浓度虽明显增高但无尿糖。因此对肾小球毛细血管间硬化症病人的胰岛素剂量应根据血糖而定。 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本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往往因感染、呕吐、腹泻或因突然停用胰岛素等而诱发酸中毒是逐渐经数小时或数天而形成。开始有口渴、多尿、食欲不佳、恶心、呕吐、深呼吸、嗜睡、体温升高等临床表现,并可因酸性代谢产物刺激腹膜而引起腹痛,严重时昏迷。病人须绝对卧床休息,有抽搐或昏迷者,应设专人护理。加强护理是抢救中的主要环节 ❶应立即配合医生采血、留尿、检验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氯化物、钠、钾、尿素氮,及尿糖、尿酮体。 ❷输液纠正酸中毒,开始2~4小时内,需快速滴注0.9%氯化钠或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2000ml(心脏情况正常者),并给适量RI静脉滴注。以后可视病情而定,逐渐减慢滴注速度,当血糖下降达≤250mg%,可给5%葡萄糖盐水,以免用胰岛素后发生低血糖反应。轻度酸中毒经输液后常可纠正,如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5~20容积%,pH<7.1时,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溶液。 ❸胰岛素治疗:目前多应用小剂量持续静脉疗法,1~12u/h,为了避免玻璃容器及橡胶管的吸附,溶液内加1~2%人体白蛋白或用50~100ml含胰岛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容器及导管,或先抽取病人的血液0.5~1ml于滴注容器内。在整个治疗中,应加强护理,保证按时按量滴入。小剂量胰岛素亦可用肌内注射法。 ❹昏迷护理时注意以下各点:禁食,必要时,鼻饲流质食物。加强口腔护理,有假牙者应取出。保护皮肤,预防发生褥疮。由于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呼吸道的分泌物或残留的呕吐物易吸入气管,而引起肺部感染,病人应仰卧,头部偏向一侧,并经常改变体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若发现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与配合工作。 高渗性昏迷护理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系指由于血糖过高(600mg/dl以上),伴血钠过高(150mEq/L以上),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血浆渗透压>330mOsm/L),而引起细胞内缺水,导致昏迷。一般无酮症酸中毒,或有轻度酮症酸中毒表现,多见于老年病人,也可见于青年型糖尿病人或未经过很好治疗者。其诱因是急性感染、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胃肠道紊乱(液体入量受限,呕吐)。其次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可的松类激素、苯妥因钠等,以及脑血管意外后,口渴中枢的敏感性降低等因素均可引起此症。病人除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外,有脱水和循环衰竭的现象,但呼吸无酮味,无快而深的酸中毒呼吸。病人可有幻觉、躁动、抽搐,有时肢体瘫痪,严重时昏迷,也可有严重脱水,当明确诊断后,给无休克者补液可采用低渗溶液,如0.45%氯化钠溶液或2.5~3%葡萄糖溶液。但常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因大量低渗液可引起溶血或血浆渗透压过低,过多的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脑水肿。当神志好转,血糖及血钠下降(血糖下降至400mg/dl以下,血钠降至145mEq/L)时,即停用低渗溶液。昏迷护理同酮症中毒昏迷护理,并需指导病人防止高血糖,在应用胰岛素过程中,严密观察血糖、尿糖的变化。 坏疽的预防 由于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病人易发生动脉硬化。除心血管病变外,常见两下肢动脉硬化、脉管闭塞、下肢疼痛。因此,对足部的保护需特别注意。接触高温、受冻、外伤等,均为坏疽的诱因。每晚应用温水洗足(水温不宜太热或太冷),在脚趾间轻轻擦干,并以油脂保护皮肤。趾甲应平整清洁,不宜剪得过短,穿清洁、合适的袜子,鞋不宜紧。冬季注意保暖。平时避免下肢受伤。昏迷时,每2小时搬动下肢1次,避免足跟溃烂。 出院指导 告知病人出院后仍需控制饮食,并强调指出饮食管理对本病的重要意义。告知病人四段尿的检验方法及如何判断检验结果。出院后,仍需坚持继续检验。凡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需教会皮下注射的方法与部位,药物保存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发生感染。 ☚ 尿崩症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