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指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同时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只抓一个而不要另一个,也不能轮流抓,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物质生产、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以及物质成果的总和。生产力特别是生产工具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劳动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社会精神生产,社会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曾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1918年上半年,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就深刻指出“要成为文明国家,就必须有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列宁选集》第4卷,第688页)。但是,仅有物质文明建设还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列宁在晚年的时候已经明确地看到,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强大精神动力,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就不可能进行;有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指导,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就有了保证。可见,列宁在处理思想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坚持了两个建设并举的方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却是几经挫折,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出现了许多愚昧、落后、野蛮、残暴、卑鄙、丑恶的不文明现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方针。党的十二大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物质文明为人们从事精神生产提供物质生活条件,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物质文明的发展,逐渐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有更多时间从事精神生产和享受精神成果。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任务和要求,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动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密不可分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倾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一起抓。如果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成员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而丧失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物质文明建设就不可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就有可能走上邪路,改革开放便难以成功。 ☚ 统一计划,分级管理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