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峄山摩崖刻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峄山摩崖刻石

峄山摩崖刻石

峄山在邹县城东南10公里处,海拔545米,山周长10公里,是最早见于典籍的我国名山之一。秦始皇廿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登峄山,命丞相李斯刻石记功,是谓“峄山刻石”,已佚。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探访秦迹,曾“乡射邹峄”。李白、杜甫、苏轼、赵孟頫、董其昌、郑燮等先后登临此山,写下赞美峄山的诗篇并镌之于石。宋元以来,道教日盛,道观次第兴建,亦留下大批碑刻。经普查,峄山现有摩崖题字300余处,碑碣120余块,石刻造像10处。摩崖刻石或刻于山巅绝壁,或榜题于洞口和建筑门楣。字径大者2米余,小者仅4—5厘米。摩崖刻石可分为五类:(1)摩崖刻经,如《妖精洞刻经》、《五华峰刻经》;(2)名石胜景题字。如“龟石”、“观海石”、“插天石”、“甘露池”、“一线天”、“仙人棚”等;(3)宫观建筑题字。如“白云宫”、“南天门”、“通明天宫”、“护法神灵殿”等;(4)神话、历史传说题字。如“八卦石”、“仙人棋迹”、“梁祝读书洞”、“孔子授生徒处”等;(5)文人题咏。如“邹鲁秀灵”、“灵通泰岱”、“光风霁月”等。刻石大都保存较好,少数因风雨侵蚀剥落过甚。北朝摩崖刻石两处,一在五华峰“光风霁月”大字下面,面南而立,长5.2米,竖高2.8米,字多剥蚀,仅存20余字,据残字辩析为《文殊般若经》文。另一处在乌龙石上,面东而立,因紧傍“妖精洞”,故又称《妖精洞刻经》。高4米、宽2.65米,上刻题名一行,《文殊般若经》经文7行,行14字,共98字。字径15厘米,已剥蚀23字。刻字以隶为主,间有楷意,字体古朴峻厚,神韵飘逸,与汶上《文殊碑》相类,可能同为北齐人所书。宋、元以来的碑刻以赵孟頫楷书《崇德真人碑》、清张汉行草《仙人棚歌碑》、王尔鉴行书《峄山二十四景碑》和《种桃诗碑》最为书界推崇。

☚ 峄山刻石   明义士 ☛
000089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