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阳琴
《峄阳琴》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书·禹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传:“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之桐,其材中琴瑟。”
【释义】峄山即葛峄山,又名邳峄山、峄阳山,在今江苏邳县西南。古时用梧桐树制琴,以为峄山梧桐制的琴最优良。后以“峄阳琴”代指佳琴。
【例句】①张玩着辋川图四壁烟云驰骤,拨剌着峄阳琴一帘风雨飕飕。(汤式套曲[南吕·一枝花]《赠会稽吕周臣》)以峄阳琴比喻精美的琴。此处写吕周臣赏画、弹琴悠闲的隐居生活。②蛇腹断纹,峄阳焦尾,金徽玉轸,七条冰弦之上。(郑光祖杂剧《梅香骗翰林风月》第一折)形容好琴。“焦尾”见“爨桐”条。
峄阳琴
泛指精美的琴。元汤式《一枝花·赠会稽吕周臣》套曲,“张玩着辋川图四壁烟云驰骤,拨刺着峄阳琴一帘风雨飕飕。”
○ 孤桐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琴瑟 > 嶧陽琴
嶧陽琴 yìyángqín
亦稱“嶧陽”。用嶧山南坡所生特異之梧桐良材製作的琴。語出《書·禹貢》:“羽畎夏翟,嶧陽孤桐。”孔傳:“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後借指精美的琴。晉·葛洪《抱朴子·擢才》:“嶧陽雲和,不爲不御而息唱,以競顯於淫哇。”元·湯式《一枝花·贈會稽吕周臣》套曲:“張玩着《輞川圖》四壁烟雲馳驟,撥剌着嶧陽琴一簾風雨颼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