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
碑名。碑刻相传为秦李斯作书,为小篆之鼻祖。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登峄山(今邹县境内),丞相李斯为颂秦德而立。为始皇刻石之始。前为始皇诏,计144字。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些。石久失。唐《封演闻见记》云:“石为后魏太武帝推倒,邑人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可知唐时即有拓本,今已失传。现传者为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世称《长安本》。以后翻刻者甚多,均不如《长安本》。清杨守敬跋《长安本》云:“笔画圆劲,古意毕臻,以《泰山》29字及《琅琊台碑》校之,形神俱肖,所谓下真迹一等。故陈思孝论为翻本第一,良不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