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梧州地区
梧州地区位于广西的东部,东邻广东北接湖南。土地总面积198.4万公顷,其中山地面积46.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47%;平原面积21.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0.6%; 丘陵面积130.7万公顷,占总面积65.9%。在总面积中,村镇、道路、河流、水面等面积21.3万公顷,占总面积10.75%。梧州地区辖岑溪县、藤县、昭平县、蒙山县、贺县、钟山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等7个县,114个乡(镇)。1992年末,全地区总人口355.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1.6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9人,境内居住有汉、瑶、壮、苗、回、侗、彝、水、仫佬、毛难、满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以瑶族最多,且多数集居在富川瑶族自治县。
梧州地区属桂东南丘陵区,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境内山地以大指山、凉伞山为主,山间有狭小盆地。本地区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9.2℃—21.3℃。极少有雪,无霜期328天,年降水量1 450—2 000毫米,易出现夏涝和春旱、秋旱现象。
梧州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全地区有耕地面积16.45万公顷,其中水田12.4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双季稻为主,兼种玉米、红茹、小麦、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烤烟、茶叶、花生、无籽西瓜、木茹、黄红麻、红瓜子、蚕茧、苎麻等。蒙山县、贺县、藤县为自治区蔗糖生产基地,藤县出口的无籽西瓜享誉港澳市场,贺县信都红瓜子历史悠久。水果有柚子、荔枝、龙眼、柑桔、橙子、梨、李子、柿子、芭蕉、桃子、红枣等。本地区是广西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有林面积77.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29%,木材蓄积量62.4万立方米。年可供国家木材近40万立方米。经济林主要有松林(产松脂),油茶、油桐、八角、玉桂、毛竹等。在林产品中,松脂产量约占广西的60%,是发展林化工业的优良基地。畜牧业以饲养猪、牛、家禽为主,贺县、岑溪的三黄鸡是名优特产。渔业方面,全地区养殖面积7 806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4 948公顷、池塘养殖1 798公顷、河沟养殖56公顷,稻田养殖1 004公顷。
梧州地区属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浔江、桂江、贺江和绣江等,共有大小河流249条,其中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7条,全地区水资源总量2 263.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119.3万千瓦。
梧州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已找到47种矿,探明储量的有36种,主要有煤、钛铁、锡、钨、锑、铅、锌、黄金、云母、白银、大理石、花岗岩、水晶石、石灰石等,钛铁矿保有储量居广西第一位,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大都裸露在地表,易于开采。
梧州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公路以梧州市为中心,由梧州至玉林、南宁;梧州至八步、荔蒲、桂林;梧州至柳州;梧州至广州四大主干线,分别向东、南、西、北方向延伸,组成十字型交通网。除主干线外,还有梧州至北海、梧州至湛江、梧州至罗定等线路。境内各乡(镇)都已通车。水路交通除浔江、桂江全线通航外,还有分段通航的贺江、绣江、蒙江、东安江等航线。
新中国成立前,梧州地区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产量低、发展慢、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变革了生产关系,大力推行了农业技术改造,使农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78年农业总产值达5.77亿元,粮食总产量90.5万吨,分别比1952年增长1.27倍和98.8%,年平均增长分别为3.2%和2.7%。1978年农民人均分配纯收入69.9元,比1959年增长49.7%,年平均递增2.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更快、更全面的发展。1992年全地区农业总产值12.83亿元,粮食产量135.7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22倍和49.9%,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9%和3.0%。199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见表11-6-1。
表11-6-1 1992年梧州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表
单位:万吨
项目 数量 指标 | 甘蔗 | 油料 | 烟叶 | 木茹 | 松脂 | 八角 | 桂皮 | 水果 | 生猪 | 家禽 | 牛 |
1992年产量 (万吨) | 47.79 | 2.95 | 2.72 | 12.97 | 10.72 | 0.1582 | 0.3364 | 7.54 | 187.8 万头 | 1679 万只 | 40.8 万头 |
与1952年比增倍数 | 21.3 | 1.3 | 10.2 | 21.2 | 1.5 | 3.1 | 1.1 | 7.6 | 5.5 | 9.3 | 41.6% |
注:生猪、牛是1992年年末存栏数。
40多年来,共新增造林面积51.71万公顷,比1952年增长2倍,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的13.2%提高到40.29%。1992年乡镇企业发展到9.61万个,从业人数29万人,总收入22.9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2.21%。199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3.9亿元,农民人均分配纯收入743.49元。其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