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二十二条军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作家海勒(1923—)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派小说的经典作品。小说主要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守在地中海某基地上一支美国空军中队内部的腐败现象。将军们勾心斗角,互相倾轧,下命令往往互相矛盾、莫名其妙;校官们为了邀功求升迁,不顾士兵死活,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飞行次数。尤其可恶的是,伙食管理员米洛竟办起了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用飞机在国与国之间贩运食品牟取暴利。他一方面同自己的军队签订合同轰炸德军桥梁,另一方面又同德军签约炮打本国飞机,双方官兵血肉横飞,他自己则大发横财。面对着这个疯狂世界,主人公上尉轰炸员尤索林无法忍受,只好舍弃一切,逃往瑞典。

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充满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渴望的下级军官形象。他不能忍受空军中队的腐败现象,渴望离开战场平安地生活下去。他怀疑别人都想暗害他,怀疑整个世界都疯了,可是大家却反过来认为他是疯子。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他既然被认为是疯子,就可以停止飞行,但要求停止飞行又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能够提出申请的人就意味着他神智正常。另外,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飞满32架次的人可以不再执行任务,但尤索林飞满32架次时,定额却又一再增加。他恍然大悟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一个被执法者按照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从而置人于死地的圈套,是使他惶惶不可终日,求生愿望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小说借美国军队讽喻整个美国社会,借揭露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实质来抨击践踏人权、迫害百姓的资产阶级官僚体制。

《第二十二条军规》没有首尾相接的、完整的故事情节。它采取超现实的荒诞笔法描写现实世界的荒唐,用夸张的手法把生活漫画化,让幽默的笑声隐含着绝望和悲伤。在人物塑造上作者运用“反英雄”的写法,把主人公尤索林塑造成卑微猥琐、行为怪癖、贪生怕死的胆小鬼形象。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国作家海勒的反战小说,发表于1961年。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要本人提出申请。如果本人意识到飞行危险,提出申请则就不是疯子了。所以这条不合理的军规就是约束飞行员不停地执行飞行任务。二战中,驻守在地中海的皮亚诺沙岛上、渴望求生的轰炸手尤索林上尉恍然大悟之后,逃往瑞典。

第二十二条军规

长篇小说。美国作家海勒作。1961年发表。用夸张、荒诞的艺术形象嘲笑发生在美国一个空军中队里的种种丑恶、疯狂和荒谬的现象。幽默滑稽、严肃冷峻,有力的鞭挞之中含有虚无的色彩,是最早出现的一部“黑色幽默”作品。

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

长篇小说。美国约瑟夫·海勒著。海勒(1923~ ),作家。生于犹太人家庭。有长篇小说《出了毛病》、《像黄金一样好》。《第二十二条军规》 (1961)为其代表作。主人公尤索林是美国空军基地某中队轰炸员,原本正直勇敢,因发现中队司令官卡斯特等人乘战争之机,捞官捞钱,视下属的性命如儿戏,便欲复员回国。据第22条军规规定: 疯子可停止飞行,只须本人申请即可。于是,尤索林装疯卖傻,并申请停飞。但这条军规又规定:凡能提出申请者,则证明不是疯子,仍须执行任务。尤索林渐知第22条军规原是骗局,无确定内容,执法者可随意加以解释。后虽几经周折,仍无回国希望,只好逃往瑞典避难。此作采用虚构的内容与荒诞的手法,揭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官僚集团的黑幕,嘲讽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化了的疯狂”,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反战情绪。成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 推销员之死   根 ☛
000070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