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工
制作毛笔的匠人。相传著名秦将蒙恬为造笔业贡献颇大,笔工将其奉为始祖。清·赵翼《陔余丛考·造笔不始于蒙恬》条指出:“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说明到秦代,笔工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且能制出质量较好的毛笔。笔为文房四宝之一,为历代文人所重视,是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元以降,制笔业已非常发达,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制笔中心,如以“湖笔”著称的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元时湖州笔工冯应科、陆文宝技艺精湛,远近闻名,乡人相习,笔工愈多,遂以“湖笔”著称于世。据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一五。《物产》记载:元代北京有著名笔工名张进中,所制之笔,管用坚竹,毫用鼬鼠,精锐宜书。中尚监(掌管供应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部门)时有所需,非进中制不用。明清时期,有些地区的笔工还组织有同业行会。如清初湖南宝庆笔工成立了宝庆制笔业行会“蒙恬宫会”,每年二月初二笔工举行祭祖典礼,规模和影响都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