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竹帛zhú bó竹简与白绢,古时无纸,用以书写文字。后以竹简指称史册。高适《三君咏·狄梁公》:梁公乃贞固,劝烈垂竹帛。李白《长歌行》: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竹帛竹簡和白絹,古代供書寫之用。東方朔《答客難》:“著於竹帛,脣腐齒落,服膺而不釋。” 竹帛zhú bó竹简和绢帛,指史书。高适《三君咏》:“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 竹帛 竹帛zhúbó┃┃ 指书籍,史册。古代无纸,用竹简和帛绢书写文字。《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晋·陆机《长歌行》诗:“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功名竹帛非吾事,存亡贵贱付皇天。”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幽都,竹帛烂勋伐。” ☚ 虫虾 竹素 ☛ 竹帛zhúbó〈名〉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载于竹帛。 竹帛竹即竹简,帛指白绢。上古无纸,将文字书于竹帛,后即用“竹帛”代书册,史乘。《墨子· 明鬼》:“古者圣王必以鬼神为其务,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故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晋陆机《陆士衡集》六《长歌行》:“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亦作“竹素”。《三国志·吴书· 陆凯传》:“明王圣方取士以贤,不拘卑贱,故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竹帛部 > 竹帛 > 竹帛 竹帛 zhúbó 亦稱“竹素”。竹指竹簡;帛,指白絹。古無紙,用之書寫文字。始於上古,盛於西周、秦漢。《墨子·明鬼下》:“古者聖王,必以鬼神爲其務,鬼神厚矣,又恐後世子孫不能知也,故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漢·劉珍《東觀後記》:“劉向典校書,先書竹,爲易刊定,可繕寫者以上素。”《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故雖聖明,必書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李賢注:“竹謂簡册,帛謂縑素。”南朝梁·劉孝綽《<;昭明太子集>;序》:“編綈緗于七閣,殫竹帛于九流。”《隋書·列女傳序》:“圖像丹青,流聲竹素。”唐·李白《東海有勇婦》詩:“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榮。”宋·劉跂《<;金石録>;後序》:“散籍既繁,竹素紙札,轉相謄寫,彌久不能無誤,近世用墨板模印,便于流布。”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異稱 > 竹帛 竹帛 zhúbó 亦稱“竹素”。竹指竹簡,帛、素指白絹,古用以書寫文字。始於先秦,盛於漢,達於魏晉。後用作書籍之代稱。《漢書·蘇武傳》:“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蘇武)! ’”《三國志·吳志·陸凱傳》:“明王聖主取士以賢,不拘卑賤,故其功德漾溢,名流竹素。”晉·陸機《長歌行》:“但恨功名薄,竹帛無所宣。” 竹帛记事的竹简和白绢。代指史册。《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传乎后世。” 竹帛竹简和缯帛。战国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说文解字·叙》: “著于竹帛谓之书。” 史书 史书史(史册;史策;史传;史乘;史牒;史编;史记;~学;~料;~话;~评;历史;国~;党~;家~;外~;正~;杂~;秘~;青史) 汗青 汗竹 汗简 编简 青编 青简 春秋 阳秋 金册 遐册 遐策 贞筍 ☚ 记事书 谱牒 ☛ 各种书 各种书各种书籍:湘帙缥囊 缥囊湘帙 ☚ 书 藏书 ☛ 竹帛zhú bó竹简和白绢,代指史册。《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 竹帛zhú bó本指竹简和丝帛。古代供书画之用。引申为简策与帛书。《医通》:“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述旧闻,著之竹帛,故通贯三才,包括万变。”《灵枢·玉版》:“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 竹帛zhu bobamboo slips and silk(used for writing on during ancient times) 竹帛竹简与白绢,古代无纸,以竹和帛书写记事,代指书籍、史册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