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章台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章台柳 章台柳词牌名。又名《忆章台》。因唐韩翃《寄柳氏》词中有“章台柳”句,故名。单调二十七字,三仄韵。 ☚ 潇湘神 望江南 ☛ 章台柳 章台柳全名《寄情韩翃章台柳》。钟嗣成作。《录鬼簿》朱凯序、《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著录。“章台柳”事见唐许尧佐传奇《柳氏传》,写韩翃有诗名,其友李生幸姬柳氏慕韩翃之才,李生遂以柳氏赠韩翃,二人十分恩爱。后韩翃省家一去岁馀,时值天宝末年,京中大乱,柳氏剪发毁形,寄迹寺庙。平乱以后,韩翃派人寻找柳氏。以练囊盛金,题之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柳氏捧金大哭。不料蕃将沙吒利又将她掠去,宠以专房。韩到京师后,与柳氏曾相遇于道路,柳氏于车中使女奴问候,并致永诀之意。韩翃终不能忘情于柳氏,虞候许俊以计策和武艺将柳氏从沙吒利府中夺回。二人遂获团圆。《章台柳》剧事当本此。剧本已佚,具体内容不详。 ☚ 冯驩烧券 斩陈馀 ☛ 章台柳 章台柳张国筹作。《章丘县志》著录此剧简名,《曲录》亦录简名,误题清张国寿作。题目正名无考。今无传本。当演唐韩翃与柳氏的爱情故事。诗人韩翃与柳氏十分恩爱,安史之乱起,柳氏被蕃将沙吒利劫去。后来二人偶然相遇,却不能团聚。虞候许俊只身入沙吒利宅夺得柳氏,交给韩翃。本事见《本事诗》及唐传奇《柳氏传》。 ☚ 韦苏州 临歧柳 ☛ 章台柳 章台柳张四维作。《金陵琐事》著录。原有明刊本,今未见。本事见唐许尧佐《章台柳传》,与《玉合记》、《练囊记》、《金鱼记》诸传奇同一题材。因未见原本,无从考其与各本之异同。故事情节,参阅“玉合记”。 ☚ 双烈记 归元镜 ☛ 章台柳 章台柳胡无闷作。初载1914年3月1日至6月2日《大共和日报》,后有绘图石印单行本,标注“《大共和日报》附送”。取材于唐人小说《柳氏传》。二十八出。叙唐才子韩翃以《寒食诗》名扬天下,长安李王孙与之交好。知韩与家姬柳氏互相爱慕,遂将柳氏配与韩。后韩翃中探花,奉命出塞。安史之乱起,柳氏为番将沙吒利所得,经许虞候仗义相助,韩、柳终得破镜重圆。 ☚ 杨白花 阿芙蓉 ☛ 章台柳 章台柳见《全唐诗·附词》载韩翃词,以首句为调名。《历代诗馀》卷一云:“《章台柳》,即《潇湘神》仄韵。本唐韩翃寄柳姬词,后人即名此词为《章台柳》,以姬家章台街也。姬答词起句为‘杨柳枝’三字,故有名为《杨柳枝》第一体,又名为《折杨柳》者。其实与此调同为二十七字,与《柳枝》二十八字者不同也。”关于韩翃与柳氏之交及本调之作,唐孟棨《本事诗》、许尧佐《柳氏传》等皆有载。兹录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二:“世传翃有宠姬柳氏,翃成名,从辟淄青,置之都下。数岁,寄诗曰:‘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乎。’柳答曰:‘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增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后果为番将沙吒利所劫。翃会入中书,道逢之,谓永诀矣。是日,临淄太校置酒,疑翃不乐,具告之。有虞候将许俊,以义烈自许,即诈取得之,以授韩。希逸闻之曰:‘似我往日所为也,俊复能之。’翃后为夷门幕府,后生共目为恶诗,轻之。”《词律》卷一、《词谱》卷一皆列韩翃、柳氏所作,韩词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韵一叠韵,柳词起句不用韵。又,《词律》云:“君平赠句,本只是诗,后人采入《词谱》,即以起句为名。”此说诚是。 ☚ 章台月 望梅 ☛ 章台柳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这首著名的歌辞,是与一个小说故事有关的。并见于许尧佐传奇文《柳氏传》和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今节录孟棨文,以供读者了解背景:“韩翃少负才名,天宝末,举进士。……邻有李将妓柳氏。李每至,必邀韩同饮。韩以李豁落大丈夫,故常不逆,既久愈狎。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因乘间语李曰:‘韩秀才穷甚矣,然所与游必闻名人,是必不久贫贱,宜假借之。’李深颔之。间一日,具馔邀韩。酒酣,谓韩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俄就柳居。来岁成名。后数年,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奏为从事。以世方扰,不敢以柳自随,置之都下,期至而迓之。连三岁,不果迓,因以良金灵练囊中寄,题诗曰:‘章台柳,章台柳。……’”。 从本事知道,韩翃写这首诗,是在世乱中多次迎迓往日情人而不至的情况下,为试探对方情意而作的。如果用赋法直译,便是:“柳氏,柳氏,你今在何方?纵使你的芳姿如故,怕已依了别的情郎。”但直说如此,也就没有诗味了。高尔基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只有给诗穿上美丽的外衣;才能博得听众。而这首词的最大优长,正在于此。 此诗一开始即用“章台柳”双关柳氏之姓及居处所在(长安),同时“柳”还兼有多重比义。一是兼关别离意绪;再就是所谓“蒲柳之姿,未老先衰”,兼关青春易逝。所以第二句便是“往日依依今在否?”这一问中,又信手拈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的古人好句,既暗示出柳氏当日风姿,又提心着她今日的境况,或许云鬓愁改了。以下两句却又退后一步说,即使她风姿依旧枳,就没有可忧的么?须知她是三年迎而不至,其中必有变故。于是写出词人第二重的担心:“也应攀折他人手。”这里妙在一以贯之,仍是用杨柳作比方,所谓“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言下有无穷怨意。正由于词人给他的意念着上了如此美丽的外衣,才使它变得如此迷人,耐人玩味。 同时,诗中设置悬念,也增加了它的韵味。柳氏是否色衰,是一重悬念;柳氏是否变心,是又一重悬念,也是最关紧要的悬念。在说第一重悬念时,诗人用了问句,而说第二重悬念时则直接推测,颇具变化。故陈廷焯赞曰:“疑似之词,却说得婉折。”(《闲情集》卷一)柳氏的答词附后,以助读者之品味:“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章台柳》章台柳 清醉月楼刊本《章台柳》 扉页书影 清醉月楼刊本《章台柳》 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道光年间。 现仅存清醉月楼刊本,藏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醉月楼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醉月楼刊本。 唐朝天宝年间邓州南阳才子韩翊,字君平,才貌俱佳,风流儒雅,却家室萧条,尚未婚配,为应礼部试而逗留京师。长安城李王孙,仗义疏财,广交朋友,与韩生意气相投,常常接济他。一次又赠他一匹千金好马,两人就相约同去游春。 李王孙在章台别墅养着一个美人,名叫柳姬,为长安人,年方二八,自幼在李家。柳姬才色双全,只因李王孙爱好交游,尚待字闺中,颇觉寂寞。一天与侍婢轻娥在园中赏花,恰逢韩生游春归来,途经章台。韩生问轻娥讨茶解渴,初见柳姬,慕其绝色。次日,韩生将身边带着的一个祖传珍贵玉盒赠与柳姬。王维、孟浩然等人常去访韩生,柳姬听说后知道他不会长久贫贱,暗想嫁给韩生,就派轻娥以送酒钱为名了解他的家事。轻娥送钱十千给韩生,才知他尚未娶妻,又不逛妓院,于是说韩生才貌如司马相如,而柳姬正有卓文君之意。 李王孙一心想求仙,有弃家访道之念,欲将柳姬与家产一并送给韩生。他在春明园设筵,要韩生与柳姬结为百年之好,并祝他们天长地久。于是两人在花烛下盟誓,为结发夫妻。三日后,李王孙将十万家财交付韩生,自己离家寻仙,后来得仙人张果老指点,去华山修炼。韩生春试得中探花,授金部员外,柳姬与轻娥欣喜万分。 当时,安禄山正图谋造反。一日,韩翊上朝归来,柳姬正劝他不要过分迷恋官场,应回乡省亲。忽然圣旨传来,要韩翊去侯希逸军中任职。柳姬觉得这正是一举两得,大丈夫应当立功边塞。她以玉剑一口相赠,并置酒青门,为韩饯行。柳姬歌一曲《阳关》,泪珠滚滚送韩翊;韩翊唱一曲《关山》,情意绵绵别柳姬。两人终在渭水边分手。 时安禄山已自称“大燕皇帝”,先取了河北和洛阳,又向长安逼近。潼关失守,唐明皇与杨贵妃仓皇奔蜀,传位给太子,并任命郭子仪为兵马大元帅。叛军入长安,柳姬与轻娥分别扮作尼姑与道姑,带着韩翊所赠玉盒一起逃走。两人被乱兵冲散,柳姬入法灵寺为尼,法名非空。 轻娥去华山寻找李王孙,后入莲花庵为尼。 韩翊一路上思念家人,得知侯希逸已由海路赴青州,急忙赶去。数年后,安禄山乱平,唐明皇回到长安,两京光复。韩翊在军中时时牵挂柳姬,建议侯希逸上奏章请求与李光弼的军队连兵一处,一同攻打尚在作乱的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并派自己的下人奚奴先去长安,探听柳姬下落。奚奴带着韩翊给柳姬的白金百两及一首诗来到长安,终于得知法灵寺那个美丽的女尼就是韩夫人,便立即求见,将韩的近况告诉她。柳姬当即回诗一首,写于鲛帕之上。韩翊随侯希逸军来到洛阳李光弼大营,一起进兵,与史朝义决战,史兵败自缢。韩、侯两人同回长安。韩翊往华山访李王孙,两人多年未见,相谈甚欢,韩也藉此知道了轻娥的下落。 安史之乱平后,番将沙吒利因功得宠,以给母亲诵经为名,诱柳姬入府,欲强行霸占。柳誓死不从。沙母就将她留在身边做女工,才免于受辱。柳姬被禁沙府,时时念着韩翊。又过了数年,轻娥下山打听柳姬下落,途经沙府,被当作仙姑请入,恰遇柳姬。两人相认,才知道多年来各自的状况。轻娥不愿留在沙府。一日,沙府中女伴出游,柳姬乘车行至延秋门外龙首岗上,正与女侍谈及韩翊,恰被经过此处的韩翊听到,才知是柳姬。久别重逢,又不能多言,伤心之余,只得各自离去,相约次日清晨会于通政里门外。两人彻夜难眠。次日,柳拿出所藏玉盒,韩取出柳送的鲛帕,互换信物。玉盒上一幅轻素,结成同心结,韩翊黯然神伤。此时,下人催柳姬回府。 淄青帅府派人邀韩翊后日赴宴。席间众人皆欢,唯韩一人愁苦。侯希逸老部下许俊得知真相,设计往沙府劫出柳姬。正巧沙吒利出门打猎,许俊诈称将军坠马要见柳姬,乘机将柳抱上马送回酒楼,韩、柳终于得以团聚。沙吒利知情后大怒,无奈自己理亏,被迫同意。侯希逸将韩、柳之事奏明皇帝,遂封韩翊为中书舍人,柳姬为昌黎郡夫人。李王孙、轻娥下山寻韩、柳两人,亦赐号混元道人、通德先生。侯希逸功勋卓著,封淮阳王。 章台柳《章台柳》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唐·许尧佐著传奇小说《柳氏传》,是说唐天宝年间,韩翃颇负诗名,流寓京师,与家累千金、负气爱才的李生结识。李生宠姬柳氏艳极一时,喜谈谑,善讴咏,与韩两情相悦。李生见此,便成全了他们。天宝末,安史之乱起,韩翃出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从事,柳氏留居都下。三年后,韩题《章台柳》词远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以《杨柳枝》词相答:“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后来韩翃随侯希逸入京,寻访柳氏,但柳氏已为番将沙叱利所劫。淄青节度帐下虞候许俊,为韩翃夺回柳氏,而侯希逸也为此事修表上闻,终于将柳氏判归韩翃。又,唐·孟棨《本事诗》也记此事,情节大体相同,增述了韩生晚年为唐德宗所器重。又,宋·元阙各戏文有《韩翃章台柳》,今仅存残曲六支。又,元·钟嗣成有《寄情韩翃章台柳》杂剧,今佚。至明代,有不少戏曲写此故事,最著名的是《玉合记》。 【释义】“章台柳”,因章台是一游冶场所,而妓女一般被称为“路柳墙花”,又因有《柳氏传》故事,所以一般用此喻指妓女或姬人。 【例句】①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章台柳”用柳氏故事,喻指妓女。②这厮结缆着章台柳铺,买下谢家楼。(张国宾杂剧《罗李郎大闹相国寺》第一折〔油葫芦〕)罗李郎说汤哥出入妓家——章台柳铺。③舒你那攀蟾折桂的指头,请先生别挽一枝章台路旁柳。(关汉卿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第二折〔尾煞〕)章台柳喻烟花女子,“别挽”是蕊娘与韩辅臣决绝的意思,让他去找别的姑娘。④灞陵桥任行人取次攀,章台街弄腰枝狂荡游。(史九敬先杂剧《老庄周一枕蝴蝶梦》第三折〔滚绣球〕)太白金星责备柳仙扰乱人心绪的罪过,章台柳是其中一件。 章台柳 章台柳zhānɡtáiliǔ━━┃ 喻美女。唐许尧佐《柳氏传》载,唐韩翃之姬柳氏,以艳丽著称。翃获选上第归家省亲,柳留长安,安史之乱起,柳为尼。后翃为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书记,使人寄诗于柳,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春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时柳为蕃将沙吒利所劫,侯希逸部将许俊以计夺还归翃。清·吴伟业《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章台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 绿珠 婵娟子 ☛ 章台柳比喻自己所爱却被人夺去的女子。《金瓶悔词话》第二一回: “回头恨骂章台柳,赧羞着玉井莲。” 章台柳唐诗人韩翃故事。《太平广记》四八五《柳氏传》载: 唐诗人韩有姬柳氏,安史乱,两人奔散,柳为尼,韩为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书记。韩使人寄柳氏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后柳为蕃将沙吒利所劫,韩依虞候许俊计夺还。比喻所爱女子离散或为人所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七:“莺莺情似章台柳,纵使柔条依旧,而今折在他人手。” 章台柳章台:战国时宫殿名,今陕西长安县西南。章台宫内的柳树。常用以表达男女离别后的相思、悲伤之情。唐朝时,朋友赠给诗人韩翃一位姓柳的歌妓。安史之乱后两人离散,柳氏出家做了尼姑。韩翃曾托人寄给柳氏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后来柳氏被蕃将沙吒利劫走。在虞候许俊的帮助下,柳氏被遣送回中原,夫妻最终得以团聚。(见《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引唐·许尧佐《柳氏传》) 章台柳中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六回。书叙唐韩翊故事,本许尧佐《柳氏传》。唐天宝年间,秀才韩翊流寓京师,与李王孙结识,成莫逆交。李王孙建章台别墅,蓄名妓柳氏,极娇艳,人称章台柳。韩柳相爱慕。李王孙将万贯家资与柳姬悉赠韩翊,遂去华山修道。韩应试中探花,因安禄山反,别柳姬赴侯希逸节度军中任参军。沙吒利恃军功,欲强纳柳姬为妾,柳拒不从。郭子仪收复两京,青州勇将许虞侯纵马抢回柳姬,遂使韩柳夫妻团聚。皇帝下诏书,韩翊擢升为中书舍人知制诰,柳姬封昌黎郡夫人。有醉月楼刊本。 章台柳〈名〉唐许尧佐《柳氏传》载,韩翊(一作韩翃)有姬柳氏,安史之乱中为番将沙咤利所劫,韩寄柳氏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后以章台柳指窈窕美貌的女子,有时也指风尘中女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