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书橱(同)学富五车 两脚书橱 (反)目不识丁 立地书橱 ☚ 昆山片玉 乱世英雄 ☛ 学识渊博的人 学识渊博的人鸿硕 通识 洽人 饱学君子 饱学之士 立地书橱 有脚书橱 两脚书橱 着脚书楼 博学之士:青藜学士 学识广博兼备多种才能的人:通才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通才硕学 学识博大精深的人:雄伯 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通人君子 ☚ 有学问的人 学问渊博的人 ☛ 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a walking dictionary; a living encyclopaedia; a living bookcase [referring to a well-read person]/那位秀才读了很多书,真是个~。That scholar was really well read with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just like a living bookcase. 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解义】比喻学问十分渊博的读书人。 【用法】用于书面语。含褒义。 【例句】他讲起历史典故来总是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被大家视为~。 【近义】学富五车 【反义】目不识丁 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与“两脚书橱”同。《宋史·吴时传》:“时字伸道,历徽猷阁待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立地书橱北宋的时候,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县令吴时学识很渊博,办事很灵活,也常常为百姓考虑。 有一次,朝廷发来公文,要华州运5万斛稻米到长安,郑县承担3万斛。 吴时觉得以郑县的人力状况是办不到的,就向上级提出了“移兵就食”的建议,即移兵到华州来,就地供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为百姓办了一件好事。 又有一次,宋徽宗赵佶要各地献策,一些边远地区送上的奏章都不符合书写格式,有关官员要把这些奏章退回。吴时提出意见,说主要看进谏内容是否有价值,不必拘泥于形式。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使不少好的进言受到重视。 又有一次,华州有位读书人写文章时触犯了一个当官者的忌讳,学官要上告。眼看那位学员要吃官司。 吴时知道后,把那篇文章拿来,投入火炉中烧了,并对学官说:“既然当臣子的不忍心听这种话,难道就忍心让君王听这种话吗?” 学生终于得救了,学官也觉得解决了问题。 吴时处理问题如此灵活、果断,是与他的才思敏捷密切相关的。他写文章的速度更是惊人,不用打草稿,一挥而就。 因此,后来吴时到京城做官,京师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和太学的人都称他为“立地书橱”,赞扬他学识渊博,无所不知。 后来,人们就用“立地书橱”这个成语,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八斗之才bā dǒu zhī cái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cai gao ba dou xue fu wu che 真才实学 立地书橱 zhen cai shi xue li di shu chu 两脚书橱 liang jiao shu chu 【八斗之才】 比喻人富有才学。 【才高八斗】 形容才学很高。 【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真才实学】 真实的才能、学问。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广博。 【两脚书橱】 比喻学识十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例﹞ 你们知道,寡人我也是才高八斗,在那时候,在那沉沉的黑夜里,为了解除同学们的痛苦……(杨沫:《青春之歌》) 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不管你学富五车,文倒三峡,总逃不了臭监生的徽号。(清·曾朴:《孽海花》) 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宋史·吴时传》)俗谚谓为两脚书橱,记诵日多,多益为累,及伸纸落笔时,胸如乱丝。(清·叶燮:《原诗·内篇下》) 胸无点墨 xiong wu dian mo 不学无术 目不识丁 bu xue wu shu mu bu shi ding 【胸无点墨】 胸中没有一点文墨。形容文化水平很低或没有文化。 【不学无术】 没有学识和技能。 【目不识丁】 一个字也不认识。源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例﹞ 因为市上的书贾,都是胸无点墨的,只知道甚么书销场好,利钱浅,却不知道什么书是有利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孔子之徒的经,真不知读到哪里去了;倒是不识字的妇女们能实践。还有,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 (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 立地书橱lìdì-shūchú❶比喻学问十分渊博的读书人。 ❷比喻那些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的书呆子。 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比喻学问渊博的读书人。 立地书橱li di shu chu立地:站在地上。形容人像站着的书橱。比喻人的学识渊博。 【近】学富五车 【反】目不识丁 不识之无 4T5M【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如同活书柜,内里藏的全是书。 立地书橱lìdì-shūchú〔偏正〕 竖立在地上的大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 △ 褒义。多用于赞人饱学。 【近义】两脚书橱 学富五车 鸿儒硕学 〖反义〗目不识丁不识之无 胸无点墨 读书种子;立地书橱 读书种子;立地书橱dú shū zhǒng zi;lì dì shū chú【上】一般指爱读书,做学问,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人。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二篇六章:“吾辈当为国家爱护人才,不当以‘莫须有’三字,摧残读书种子。” 【下】比喻腹有诗书、学问渊博的人。 ◆也作“立地书厨”。《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综】比喻爱好读书,潜心学问,学识渊博的人。 【例】大作家钱钟书惜时如金是出了名的,他把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读书和写作上,因此有人戏称他是读书种子、立地书橱。 ☚ 读书得间;开卷有益 断圭碎璧;孤学坠绪 ☛ 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即像立在地上的书橱。比喻学问十分渊博的读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