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突变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突变理论研究突变现象的理论。法国数学家托姆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过程有时会从一种稳定状态突然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称为突变现象。如胚胎的生长,人的情绪的变化,因战争和地震等带来的灾难性变化等。主要采用拓扑学、奇点理论和结构稳定性等数学方法,为突变现象提供数学模型。逐渐应用于物理、生物、经济及社会学领域。目前学术界对突变理论的基础和应用仍有争议。 突变理论研究系统的行为空间的不连续过程或突变现象的一般性质的数学理论。是微分拓扑学的新成果。1972年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Rene Thom,1923—)首先提出。运用拓扑学、奇点理论和结构稳定性等数学工具,研究自然界各种形态、结构的不连续的突然变化现象,如材料突然断裂、地震突然发生等。托姆推导证明了在不超过四个控制因素的条件下,存在着七种不连续过程类型:折转型、尖点型、燕尾型、蝴蝶型、双曲脐点型、椭圆脐点型和抛物脐点型,适用于不超过四维的空间。突变理论提供了新的数学工具,并初步得到应用。但学术界对此理论存有争议。突变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把握质量互变过程。 突变理论 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是法国数学家托姆(R. Thom,1923~ )所创立的。它的诞生以托姆在1972年出版的《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一书为标志。这一理论运用数学方法来分析事物突变可能有的类型。众所周知,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与主要用来研究量变的通常数学有根本不同的是,突变理论主要用来研究质变。因此,有人甚至认为这是牛顿以来最重要的科学进展。但实际上突变理论所涉及的质变,只限于动力系统结构的突变(catastrophe,其原意为“灾难”),有很大的局限性。 ☚ 图论 非标准分析 ☛ 突变理论 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阐述生理唤醒水平、认知焦虑与任务之间关系的理论。英国心理学者哈迪(Lew Hardy)和法泽(John A. Fazey)1987年提出。其中一部分与倒U形理论一致,认为唤醒水平的提高会使成绩达到最佳水平,但认为唤醒水平超过某一点会使成绩急剧下降,而非系统地、有规律地以曲线方式下降。其原因在于生理的唤醒水平对成绩的影响以认知焦虑为中介,当认知焦虑高时,生理的唤醒水平就会突变地影响成绩。 ☚ 驱力理论 最佳唤醒区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