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同仇敌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同仇敌忾;同室操戈

 同仇敌忾 同仇:共同仇恨。敌:抵挡。忾:愤怒,这里指所痛恨的仇敌。大家抱着共同的愤恨,一致对付敌人。语本《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侯德榜与范旭东同仇敌忾,发出了坚定的誓言。(宋子成《侯德榜》)这些话,句句都落在大家的心坎上,一个个同仇敌忾地站了起来,围在陈锣儿的身边。(高缨《云崖初暖》)
亦作“敌忾同仇”。
这种敌忾同仇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不必通过文字,甚至于也不必通过语言。(冰心《共同的文字和语言》)
同室操戈 《后汉书·郑玄传》载:何休专治《公羊传》,郑玄著论以难之,何休叹息曰:“康成(郑玄字)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同室:同住在一个屋子里,这里指自家人。戈:古代的一种兵器。自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争吵、自相争斗。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清官难断家务事”,我当然对他们“同室操戈”没有发言权。(李雪前《诸君服点“青春宝”》)所以当李煜顺利地继位之后,就一改其父兄们同室操戈的做法,而对其胞弟们十分友善和关怀,这或许也可视为对于骨肉残杀的“反拨”和本性较善的表现吧。(杨海明《人生长恨:李煜的悲剧和生命体验》)
“同仇敌忾”的“忾”不读qì。
  • 上一篇:铁板一块;一盘散沙
  • 下一篇:土腔土调;洋腔洋调

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

怀着相同的仇恨一致对敌。
【反】同室操戈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成〉大家一致地仇恨敌人:同仇敌忾,保卫国家。
【提示】又作“敌忾同仇”。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表示对敌人共同一致地仇恨与愤怒。
“同仇”,共同仇恨,这很明白。为什么说同仇 “敌忾”呢? “敌忾”何义?
“忾”,从心、从气,谓气满胸臆,引申有 “愤怒”义。《说文·心部》: “忾,大息貌。”段注: “大息者,呼吸之大者也。”人在激愤时,呼吸急促,故有 “大息”的样态,这便是 “忾”所表示的意义。
《左传·文公四年》: “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杜预注:“敌,犹当也; 忾,恨怒也。”知 “敌忾”为 “当恨怒”之义。
“同仇敌忾”简言之为 “同仇当愤怒”。此语中 “敌”非 “仇敌”义,乃 “应当”义。

同仇敌忾

(同)戮力同心
(反)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

骨肉相残、同室操戈、自相残杀;共御外侮、同仇敌忾[敌忾同仇]

○骨肉相残gǔ ròu xiāng cán

比喻自己人相互残杀:我们要团结抗日,不要~|家门不幸,~|司马氏~,四海鼎沸。

○同室操戈tóng shì cāo gē

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相斗:~,自相残杀|~,相煎何急。

○自相残杀zì xiāng cán shā

自己人互不相容,互相杀戮:父子兄弟~|骨肉不可~|各派不能~,叫敌人钻了空子。

●共御外侮gòng yù wài wǔ

共同抵御外敌:如今大敌当前,我们应~,不能内讧|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怀着共同的仇恨,抵御共同的敌人:~,一致对外|阿拉伯各国人民~,给侵略者以坚决的反击|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也说【敌忾同仇】。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忾,愤怒。语本《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谓满怀愤怒,共同对敌。林则徐《致吴嘉宾》:“深知阁下耿耿丹忱,~,本拟于合龙后,稍可抽暇,将兹事逐一胪陈,以供酌采。”

☚ 同心同德   力挽狂澜 ☛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怀着共同的仇恨,一致对付仇敌。敌:对抗。忾(kài):愤怒,仇恨。‖“忾”不读qì。

☚ 所向无敌   投鞭断流 ☛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怀着共同的仇恨,一致对付仇敌。敌:对抗。忾(kài):愤怒,仇恨。‖“忾”不读qì。

☚ 天怒人怨   万目睚眦 ☛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怀着共同的仇恨和愤怒,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敌:对抗。忾(kài):愤怒,仇恨。‖“忾”不读qì。

☚ 通力合作   同甘共苦 ☛

同仇敌忾

成语。怀着共同的仇恨,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同仇:同心协力对待敌人。敌:抗御。忾:愤怒。《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同仇敌忾

怀着共同的仇恨,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同仇:同心协力对待敌人。敌:抗御。忾:愤怒。《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 “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使欲造成君国一体同仇敌忾之国民也。”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bear common hatred for the enemy; be united as one (/fight shoulder to shoulder)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the enemy
❍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选集》Ⅳ—173)) For readers seldom have as much hatred for the writer as the critic,…

同仇敌忾

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the enemy;be bound by a common hatred for the enemy

同仇敌忾tónɡ chóu dí kài

忾:怨恨、愤怒;敌忾:对敌人的愤恨。大家一致痛恨敌人。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the enemy, hate the same enemy, act in concert and fight in unity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解义】同仇:一致对付敌人。忾:愤慨。指一致痛恨、共同打击敌人。
【用法】是激励同胞抵抗敌人侵略的用语。
【例句】因为国人~,所以能打败入侵之敌。
【反义】同室操戈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共同打击敌人和对敌怀着愤恨。“同仇”,合力打击敌人;“敌忾”,对敌愤恨。《诗经·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安得穰苴今日起,大张敌忾慰苍生。”

同仇敌忾

公元前506年,楚国大夫伍奢被杀,他的次子伍子胥逃亡到吴国,带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的都城,楚昭王仓皇出逃随国。伍子胥四处搜求昭王,以报父仇。
其实,伍奢是死于昭王的父亲平王之手。当时平王已死,伍子胥便掘开楚平王的坟墓,刨出尸首,用钢鞭打得稀烂,然后再找昭王讨还血债。
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捎信给伍子胥说,物极必反,你还是适可而止吧!伍子胥没有听从申包胥的劝告,回信说,为报父仇就顾不得楚国了。包胥收到信后,叹口气说:“伍子胥要灭楚,我岂能坐视不救!”
申包胥知道楚平王的夫人是秦哀公的女儿,就决定到秦国求救。他日夜兼程,奔到秦国。
申包胥向秦君求救,但秦君却以秦国地处边陲、兵少将寡为由不肯出兵。包胥又动之以甥舅之情,秦君仍不答应。他命申包胥在馆驿中安心住下,自己与群臣商议后再作决定。
但秦君一连好几天都沉醉于酒色之中,竟把这事抛在一边。申包胥便不脱衣冠,立于秦廷之中,日夜号哭,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秦哀公听申包胥如此哀号,大为感动。他亲自前去安慰申包胥,并为他唱《无衣》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申包胥听这歌词在说有衣同穿,有仇同报,还提到整修武器,准备打仗,知道哀公答应出兵救援,就顿首称谢,并恢复饮食。
申包胥终于请到救兵,挽救了楚国。
后来,人们用“同仇敌忾”这个成语,来指共同一致地对敌人抱着仇恨和愤怒的情绪。

同仇敌忾tónɡ chóu dí kài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忾:愤怒;恨。怀着共同的仇恨抵抗敌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例】全体将士~,英勇作战,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注〕“忾”读kài。

同仇敌忾tónɡ chóu dí kài

【释义】怀着共同的仇恨,一致对付仇敌。
同仇:?? ??? ??.
敌忾:??? ?? ???.
??? ?? ? ?? ??????.
??? ?? ??? ???? ????.
【例句】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
??? ??? ???? ? ?????? ?? ???? ??? ??? ????.
【近义词】戮力同心
【反义词】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

同仇敌忾tónɡ chóu dí kài

同仇:一致对敌。忾:愤怒。敌忾:对敌人的愤恨。怀着共同的仇恨,一致对敌。老舍《中秋月饼》:“我不但触物生情,把月饼当做日本国旗去仇视,并且我还要将月饼剥其外壳,看其内瓤,比拟一下,更能激发全国同胞,~,抗日救亡的决心!”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变式〕敌忾同仇
〔近义〕人神共愤
〔反义〕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

怀着共同的仇恨,抗击共同的敌人同仇敌忾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同仇:怀着共同的仇恨。敌:抗击。忾kài:愤恨。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举例 抗战时期,全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

同仇敌忾;同室操戈tóng chóu dí kài;tóng shì cāo gē

同仇敌忾 同仇:共同仇恨。敌:抵挡。忾:愤怒,这里指所痛恨的仇敌。大家抱着共同的愤恨,一致对付敌人。语本《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侯德榜与范旭东同仇敌忾,发出了坚定的誓言。(宋子成《侯德榜》)这些话,句句都落在大家的心坎上,一个个同仇敌忾地站了起来,围在陈锣儿的身边。(高缨《云崖初暖》)
亦作“敌忾同仇”。
这种敌忾同仇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不必通过文字,甚至于也不必通过语言。(冰心《共同的文字和语言》)
同室操戈 《后汉书·郑玄传》载:何休专治《公羊传》,郑玄著论以难之,何休叹息曰:“康成(郑玄字)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同室:同住在一个屋子里,这里指自家人。戈:古代的一种兵器。自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争吵、自相争斗。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清官难断家务事”,我当然对他们“同室操戈”没有发言权。(李雪前《诸君服点“青春宝”》)所以当李煜顺利地继位之后,就一改其父兄们同室操戈的做法,而对其胞弟们十分友善和关怀,这或许也可视为对于骨肉残杀的“反拨”和本性较善的表现吧。(杨海明《人生长恨:李煜的悲剧和生命体验》)
“同仇敌忾”的“忾”不读qì。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
tong shi cao ge zi xiang can sha
【同仇敌忾】 万众一心,共同来歼灭敌人。源出《诗经·秦风·无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同室操戈】 自家人动刀枪。比喻内部纷争。
【自相残杀】 自己内部互相杀害。源出《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例﹞ ……连中国文学所赖以不坠的新月书店,也登广告出卖关于俄国的书籍两种,则举国之同仇敌慨也可知矣。(鲁迅:《三闲集·〈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抑且同室操戈矣。(清·红藩:《宋学渊源记序》) 可惜后来四种人不知“友谊”的要紧和“团结的力量”,自相残杀,竟为白种武士所乘了——这是作者的讽喻,也是作者的悲哀。(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同仇:共同对付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恨。怀着无比的仇恨共同对敌。
〔例〕他们~,挖战壕,修工事,准备迎头痛击敢于来犯的敌人。
【提示】也作“敌忾同仇”。含褒义。“忾”不读qì。

同仇敌忾tónɡchóu-díkài

《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同仇:对敌人怀着共同的仇恨。敌忾:抵抗所愤恨的敌人。后以“同仇敌忾”指怀着共同的强烈仇恨,团结一致地对付共同的敌人。

同仇敌忾tónɡ chóu dí kài

怀着共同的仇恨,一起对付敌人。忾: 愤恨,这里指敌人。也作“敌忾同仇”、“同仇敌慨”。

同仇敌忾tónɡ chóu dí kài

【解义】 同仇:一致对付仇敌。忾:愤恨,仇恨。指抱着共同的愤恨,一致抗敌。
【用法】 激励同胞抵抗敌人侵略的用语。
【例句】 因为国人~,所以能打败入侵之敌。
【反义】 同室操戈

同仇敌忾tónɡ chóu dí kài

同: 共同。仇: 仇人。敌: 对抗。忾: 愤恨。怀着共同的仇恨一起抵抗敌人。柯灵《遥寄张爱玲》:“抗战时期——~,抗日救亡,理所当然是主流。”

同仇敌忾tong chou di kai

同仇:共同仇恨,指共同对敌。忾:愤恨。形容怀着共同的仇恨,对付共同的敌人。语本《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也作】敌忾同仇
【近】戮力同心 同心同德
【反】同室操戈兄弟阋墙

同心同德 和衷共济tóng xīn tóng dé;hé zhōng gòng ji

同德:指同一目标理想;衷:内心;和衷:指同心;济:过河,引申为帮助。比喻双方齐心合力,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李醒《叶挺传奇》三十八:“我也深知,在座各位都是孙总理的忠实信徒……我们必须~。”


万众一心 步调一致wàn zhòng yī xīn;bù diào yī zhì

步调:脚步的大小快慢,喻行动。形容大家精诚团结,一个心意,行动和谐一致。晓红《凝聚力与凝结核》:“我国十一亿人民,只要集中在一个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凝结核上,~,奋力拼搏,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的。”

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

同仇:共同对付仇敌。敌:抵抗,抗御。忾:愤恨。敌忾:抵抗所愤恨的敌人。指怀着共同仇恨,一致抗敌。
【例】大多数人,包括老弱、妇女、儿童在内,都同仇敌忾,在血泊烈火之中奋战! (吴强《堡垒》)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怀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抵抗敌人。同仇:同心协力对付敌人。敌忾:抗敌的愤激心情。敌:抗御。忾:愤怒。

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

〔并列〕 同仇,共同对敌。忾,愤恨。怀着同样的仇恨共同对敌。语本《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人所忾而献其功。”蔡敦祺《林则徐》(上):“虽说船坚炮利,但若我大清官民~,拼死一战,不令登岸,他船上水尽粮绝,不用我军杀他他渴也渴死,饿也饿死了。”
※ 忾,不读作qì。
△ 褒义。多用于对敌斗争方面。
【近义】同心戮力
〖反义〗同室操戈。
也作“敌忾同仇”。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同仇:一致对付仇敌。忾:怨恨,愤怒。敌忾:对敌人的愤恨。即怀着共同的愤慨,一致对付敌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