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穿鼻草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穿鼻草约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擅自与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初三(1841年1月25日)议订《穿鼻草约》(未正式签字)。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恢复广州贸易;英军退出定海。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广大群众不满,许多倾向抵抗的官员纷纷上疏要求罢免琦善,重新起用林则徐、邓廷桢。一月初五(1月27日)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并将琦善革职问罪,不承认此约。 穿鼻草约又作“川鼻草约”。鸦片战争期间,清钦差大臣琦善于1841年1月25日在穿鼻擅自与英国代表义律议订的议和草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赔款6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为商埠;2.英国归还定海。条约并未正式签字,清政府也未予承认。 穿鼻草约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廷钦差大臣琦善擅自与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三(1841年1月25日)议订的卖国草约(未正式签字)。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银元;恢复广州贸易;英军退出定海。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广大群众不满,许多倾向抵抗的官员纷纷上疏要求罢免琦善,重新起用林则徐、邓廷桢。正月初五(1月27日),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并将琦善革职问罪,宣布不承认此约。 穿鼻草约亦作《川鼻草约》。清代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并单方面公布的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年(1840)十二月十五日,英军突然袭陷大角、沙角炮台,清钦差大臣琦善急忙向英国全权代表查理·义律乞和。义律提出《穿鼻草约》并单方面公布。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琦善虽没有在草案上签字,但却蒙哄清政府,诡称赔款为商欠,割香港是允许英人在外洋一小岛寄居。广东巡抚怡良揭发。清政府始终不承认此约,并将琦善锁拿进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