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屋
人类最早的居住形式之一,古代的居住遗俗。中国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多见于华北地区。窑穴一般深达数米,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有口小底大的,也有口大底小的。在人类衣食住行中,住所出现最早,主要为夜间休息、防御野兽侵袭、保护火种和炊事的需要,便利用了天然的山洞作为住所。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就是最早的穴居见证。我国南方和西南等地区,天然岩洞较多,也有穴居的习惯。以偃师汤泉沟发现的一处穴居为例,口径为1.5米,底径为一木柱,直通穴外,有横木捆绑,供出入时蹬踏,穴底铺有一层草拌泥,穴口有用椽木和绑扎成锥状的蓬架,盖上茅草。高山族雅美人,地处热带,盛夏有时超过四十度,且多台风。为了适应其气候条件也住穴屋,一般离地下两米多深。近年来,台东县在岛上盖了许多宽大的房屋,动员岛上居民搬入,虽搬入几户,但住不了几天,又回到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