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马瑶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巴马瑶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56年2月6日成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红水河流域。面积1979平方公里。人口227600人。主要有瑶、壮、汉等民族。县政府驻巴马镇。境内多石山,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红水河及其支流流经全境。地处亚热带,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山区森林茂密,产油茶、油桐、云耳、木耳、香菇、栓皮栎及多种药材。农产品有玉米、稻和薯类。矿产有金、铁、铜等。巴马是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 巴马瑶族自治县1956年2月6日由东兰、凤山、田东三县的部分地区合并建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红水河流域。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巴马镇。清属百色直隶厅。1936年置万冈县,1952年撤销。划归东兰、凤山、田东、田阳等县。居民有瑶、壮、汉等族。西山地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右江革命根据地。多石山。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玉米、稻、薯类、油茶、油桐、栓皮栎及多种药材。矿产有铁、金、铜等。有公路通南宁、百色、金城江等地。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红水河流域。1956年2月6日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巴马镇。辖1个镇、11个乡、103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2433km2。居民有瑶、壮、汉等11个民族。总人口23.73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49万,占总人口的86.33%。境内最高海拔为1216m,一般海拔在600~800m之间,最低海拔220.6m,年平均气温20.4℃,年降水量1500~1800mm。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玉米、水稻、薯类、油茶、油桐、栓皮栎、药材等7大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5.7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23元;工农业总产值6.71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2826元;粮食总产量67625t,人均粮食产量285kg;农民人均纯收入1203元;地方财政收入2655万元。境内公路47条,总里程678km。拥有普通中学20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57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8%。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76个。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为61.8%、6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