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秘书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秘书丞 秘书丞官名。三国时期的魏国始置。佐秘书监或秘书令掌图书秘记。(见: 秘书省、秘书监) ☚ 秘书令 秘书郎 ☛ 秘书丞mì shū chéng官名,东汉末年曹操为魏王时,始置秘书丞,晋沿其制,为秘书令或监之副。南朝宋、齐秘书监,梁、陈秘书省皆置秘书丞,为监之副,北朝的北魏、北齐也皆置秘书丞,隋沿其制。唐宋秘书省置监、少监、丞为主官,以监为长三者共掌省事。参看"秘书省"、"秘书监"条和《晋书·职官志·秘书监》、《宋书·百官下·秘书监》、《南齐书·百官志·秘书监》、《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宋史·职官四·秘书省》。 秘书丞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置,佐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员二人,权任颇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分秘书置中书,以此职为秘书署次官,佐秘书监掌图书典籍,员一人,秩四百石,权任大减。西晋武帝时将秘书并入中书省,称秘书局,以此职为长官。惠帝永平元年(291)置秘书寺,以此职为次官,佐秘书监掌图书典籍的整理校定,六品。东晋、南北朝沿置,南朝宋六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八班,陈五品,秩六百石,北魏、北齐五品上。隋初定为正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秘书少监为秘书省次官,此职遂降为佐官。唐朝沿置,从五品上。 秘书丞官名。汉末曹操当权时置,典尚书奏事。三国魏文帝时置左、右丞,旋改称中书监、令。西晋时复置秘书丞。职权已非昔比。南朝时位望渐重,齐、梁尤甚,被称为“第一官”,意指一流士族才有资格充任。《南史·张率传》:“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望胄未有为之者。”是北来高门士族垄断的清显要职,吴姓士族仅偶尔为之。唐高宗时一度改称兰台大夫,旋复旧称。唐宋之际的清贵美选,所受礼遇,他官莫比。 秘书丞官名。三国魏黄初中于秘书监下置秘书丞一人,掌文籍,多以秘书郎升任。后又分左右二丞。晋武帝并秘书之职于中书省,省秘书监,改秘书丞为中书秘书郎,惠帝时又置秘书丞二人,宋齐均置一人。梁时升为正五品,秩六百石。自齐梁以来,秘书丞以校勘及整理书籍为其主要职务。官既清贵,人选亦很注重。《梁书·张率传》载:“率吴郡人,迁秘书丞,引见玉衡殿,高祖曰:‘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胄望,未有为之者,今以相处,足为卿誉。’”北魏、北齐置丞一人。隋炀帝时置秘书少监作为监的副职,隋唐以后丞的地位遂在少监之下。 秘书丞宋前期阶官名,元丰改制后职事官名。 职源与沿革后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进爵为魏王后,置秘书令及秘书左、右丞,是为之始(《六典》卷10《秘书省丞》)。宋沿置。南宋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罢,绍兴元年二月十六日复置(《要录》卷22、42)。 职掌❶宋前期为文臣迁转官阶,无职事。元丰正名,其阶易为奉议郎(《宋史·职官志》9《元丰寄禄格》)。 品位❶宋初沿唐制,唐时为从五品上(《六典》卷10)。 编制一人(《宋会要·职官》18之2、1)。 简称秘丞。《王令集》卷20《故秘书丞徐君墓志铭》。同前书卷16《见朱秘丞书》。《南宋馆阁录》卷2《省舍》:“秘书省……次二间,秘书丞居之。……次三间秘书郎分居之。中虚一间,傍分两位,铺设什物如秘丞位。”《馆阁续录》卷1《沿革》:“照《淳熙杂压令》,秘书丞、秘书郎即不带‘秘书省’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