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Kesuowo ZhanzhengKosovo War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这场空袭是由于科索沃危机进行的。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它位于塞尔维亚南部,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接壤,面积约1.1万km2,人口约200万,阿尔巴尼亚族人占90%以上。
科索沃曾是中世纪塞尔维王国的中心,塞尔维亚人把科索沃看成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1389年,土耳其人占领了科索沃。在此后近500年的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大批塞族人被迫外迁,阿族人乘机迁入,并逐渐成为科索沃的主体居民。1912年,科索沃地区并入塞尔维亚版图。二战结束后,科索沃随塞尔维亚进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74年,南斯拉夫新宪法承认科索沃自治。
长期以来,科索沃阿族人一直闹独立,企图建立“科索沃共和国”,与阿尔巴尼亚合并。1989年,塞尔维亚当局修改宪法,取消了科索沃的大部分自治权力;1990年,塞当局下令解散了科省议会和政府。这使得科索沃阿族人大为不满。阿族人随后宣布建立“科索沃共和国”,并选出鲁戈瓦为“总统”。自1994年后,一个由激进的分离主义分子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在科索沃各地制造恐怖活动,企图达到独立目的。
1995年有关前南斯拉夫波黑问题的代顿协议签订后,西方国家企图将科索沃问题国际化。但南联盟领导人一再指出,科索沃是南的内部事务,坚决反对外来干涉。1998年2月,阿族武装分子与当地塞族警察发生冲突,科索沃危机再度激化。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各方立即停火,并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争端。10月,南联盟被迫答应欧安组织向科索沃派出观察团,以监督安理会决议的执行。1999年2月,科索沃双方先后在法国举行了两轮谈判。由于西方坚持北约部队必须进驻科索沃,而南联盟坚决反对任何外来驻军,致使谈判破裂。
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北约集团出动了最先进的B-52、B-2、F-117、F-16等武器系统,对南开始实施空袭。造成南联盟生命财产重大损失,许多民用设施被毁,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有2000多名军人和6000多名无辜百姓被炸死炸伤。这是对国际法的公开践踏,制造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残酷的“人道主义灾难”。
为抗击北约的空袭,南联盟进行了全民总动员,转入战时体制。在经济上制定了战时经济计划,工业、交通、电力部门企业取消休假,加强市场管理,实行金融统制。在军事上迅速征召65岁以下志愿者入伍,并采取全面防护、广泛机动、灵活抗击的措施,击落数十架敌机和200余枚巡航导弹。
1999年5月8日,以美为首的北约悍然用5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及大使馆毁坏的严重后果。为此,中国政府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提出了最重的抗议,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也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