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舞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舞台近代文艺小报。日报。1917年11月15日创刊于上海。刘东轩主编。大舞台戏院发行。停刊时间不详,共见59期。管际安《发刊词》云:“世界一大舞台也”,“人类实为戏中之主干”。“著书立论,不过为戏中添几出脚本;科学昌明,不过为舞台装几样布景”。而该报则旨在“聊尽摇旗呐喊义务耳”。分设言论、戏园、小说、杂俎、笑林、文苑等栏目,兼涉国内外时事及本埠社会新闻。所刊主要作品,短篇小说有涤繁的《侠妇》、蜕公的《桃奴》、少年的《党人机关》、云夫的《冤狱》等,诗词有潘公展的《赠悲世》、剑厂的《卖花声》、叶叶的《昭君怨》等;笔记有朱瘦竹的《修竹庐剧话》、染指的《湘江燃犀录》、赫山华史的《戏名新酒令》、纾盦的《纾盦随笔》等;戏曲有梅兰芳的新剧本《天女散花》等。 主要撰稿人还有吴秉恬、霁庵、飘逸、梅初、惜阴轩主,太公等。 大舞台dàwǔtái〈名〉 喻指大的环境、场所等。 大舞台dàwǔtái〈名〉喻指大的环境、场所等。 大舞台位于哈尔滨市道外东四家子 (今十六道街)。绅士、红十字会会长王精一、富商胡仁泽、向春章、刁致民、张景南、孙质彬等人合股俄洋二十万元、日本金票三十万元,由合群公司承建,1920年竣工。仿上海大舞台样式,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剧场四周设安全门,有通风设备。场内一楼设长条木凳,为普通座席;二楼、三楼分设包厢。观众高达四千人。镜框式舞台。舞台面积二百五十平方米。有人工转台。台口处安装八盏电灯照明,台口上方雕花纹图案,台口下方设雕花护栏,两侧绘飞天壁画。据 《远东报》载:“道外大舞台为本埠破天荒大事业,自开幕后又值各界放假之际,故每日前往观听者人山人海。每日得票价千余元大洋。”大舞台两次被烧。1925年再次开锣,清华乐戏班开台庆贺。1930年4月,第二次被烧,旋又修复。1941年,股东将剧场遗址地号出卖。 大舞台 大舞台祁剧名班。创办于民国十一年 (1922)。班主杨福源。起班时为分帐班,第二年改为包帐班。在杨的经营下,曾红极一时。演员阵容整齐,演出严肃认真,每个戏的角色,择优配备之后,不轻易更换,故名角都有固定的搭档配戏,加以名乐师演奏合拍,形成一批演出珠联璧合的看家戏,如 《捉放曹》、《泗水关》、《钓龟别母》、《梅仲闹堂》、《绣楼赠塔》等剧。该班实行双当场制。除正旦、老旦外,其他每行都配备两名当场 (头排) 演员。祁剧小生、丑角分文、武,即从此开始。民国二十三年(1934) 因社会经济萧条而散班。 ☚ 岳舞台 文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