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在自然教学中的运用Kexue fangfazaiziran jiaoxue zhong de yunyong
小学生学科学与科学家研究自然在起点、层次、条件等方面不同,但认识过程的本质是相同的。两者都以探索各自的未知为目的,都符合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些直接应用于自然教学,有些则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观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也是自然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观察是人们通过感官或同时借助仪器,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的方法。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物质手段,在人为地控制、模拟或变革自然事物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研究。观察和实验是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自然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动具体的自然事物,只能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人们对自然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直观经验上,必须运用理性思维的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改造制作、整理加工,从而得出科学的概念和原理。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类比以及想象等方法。这些方法在自然教学中也都程度不同地广泛使用。例如,昆虫、两栖动物、果实等概念的建立,都需要分析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然后抽取出本质的属性,并把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运用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假说是建立理论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证明、得出结论”是一种常见的科研模式。自然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学习,对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讲“植物怎样喝水”一课,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生长需要水分,但它没有口,怎样喝水呢?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会根据经验提出植物用根喝水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设计和操作实验,证实提出的假设,同时了解了有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