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离子键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离子键理论 离子键理论lizijian lilun1916德国的W·柯塞尔认为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有失去电子或获得电子达到希有气体最稳定的电子层结构的倾向,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和氖的电子排列完全相同,即成正离子 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和氩的电子排列完全相同,即成一个负离子Cl-,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的库伦力与离子的电子云之间排斥力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结合体系就形成了离子键。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引力,根据库伦定律,两种带相反电荷(q+和q-)的离子间的静电引力F则与离子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而与离子核间距d的平方成反比,即F=q+·q-1/d2。离子的电荷越大,离子核间距越小,离子间的引力越大,所形成的离子键就越强。由于离子的电荷分布是球形对称的,只要空间条件许可,它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吸引几个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如在食盐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可同时吸引着6个氯离子,反之亦然。离子键的特征是既没有方向性又没有饱和性,一个离子周围能容纳若干异性离子及其配置方式,由各离子间的库伦作用决定。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型化合物,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化物(Be除外),是典型的离子型化合物。 ☚ 化学键 离子半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