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祭鼓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祭鼓节

祭鼓节

苗族节日传说。流传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相传苗族第一个祖先姜央从蝴蝶妈妈的12个蛋里孵出后,长大打败了雷公、水龙和老虎,夺得天下,开田开土,繁衍子孙。不幸的是突然发生瘟疫,又遇大旱。姜央决定祭祖,祈祷祖宗消灾除害,降福人间。他最初拿蚂蚱当牯牛祭祖,祭了九回都不好。后来,竹鹨和牯牛都争着做祭品,姜央便请来牯牛,造好木楼,举行祭奠“蝴蝶妈妈”的祭祖活动。这回祖宗高兴,收服了瘟疫,普降雨露,从此年年丰收,岁岁太平。姜央便订下规约每隔13年祭一次祖。这一古规,代代相传,便成了风俗。祭鼓仪式,先放牛打架(角斗),后宰杀敬供。祭鼓节的活动又有13年一大祭和六、七年一小祭之分。

☚ 杀鱼节   舟溪芦笙节 ☛

祭鼓节

即“鼓社节”(1116页)。

祭鼓节

374 祭鼓节

广西融水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十三年举行一次大祭,六、七年举行一次小祭,亦叫“拉鼓节”、“祭鼓吃牛”。苗族以木鼓象征祖先,祭鼓即为祭祖。祭时每家要出一头水牯参加角斗,之后宰杀上供。贫家可以割牛肉参加祭祀。家家户户广邀客人,虽过路的生人也被热情招待,主人以客多为荣。过节时还吹牛角,用牛角杯盛酒,头戴寒鸡干壳下田捉鱼,此外,还举行各种文体活动。

☚ 灭鼠节   闹鱼节 ☛

祭鼓节

苗族祭祖盛典。俗称“吃牯脏”。苗族认为祖先的灵魂居住在木鼓里,故以木雕男女像,象征始祖。木鼓用楠木制成,长2米,直径40公分左右。平日放在一个鲜为人知的石窟中。祭典每隔3至13年(或7、9等奇数)举行一次,以13年祭祀最为隆重。祭前选鼓头和制新鼓。13年祭典时,杀牛祭祖,最后将鼓(鼓内有祖先木雕像)送回石窟,约历时13—14日。整个祭祀活动皆由鼓头主持,另有副鼓头5—9人协助。由鼓头主持祈求祖先保佑人丁兴旺,子孙昌盛等一系列仪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