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祭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祭海

旧时环居青海湖的蒙、藏等族的一种祭祀青海湖仪式。每年秋季择吉日举行。源于唐天宝十年(751)封青海湖神为“广阔公”, 遣使礼祭。元宪宗四年(1254)曾召集蒙古王公在湖东日月山会盟祭海祭天, 为封建统治者亲身参祭之始。清雍正元年(1723)平定蒙古罗卜藏丹津之乱时,封“青海灵显大渎之尊神”,以汉蒙藏三种文字立碑致祭。此后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 (乾隆时改称‘西宁办事大臣’)主祭, 蒙古王公、札萨克、贝勒及百户陪祭, 成为清廷笼络蒙古、藏族上层的一种手段。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湖畔察汉城建海神庙, 作为固定祭海场所。民国初将海神庙中“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改为“中华民国万岁”,跪拜礼改为行三鞠躬。国民党政府曾多次派大吏主祭, 其中以1940年秋举行的祭海规模最大。至解放前夕,其仪式为奏乐、鸣炮、三鞠躬、诵读祭文等, 礼毕将活羊十余只及其他祭品投入海中。当晚举行娱乐活动。

祭海

亦称祭青海神、祭西海神。旧时中央政府及青海地区蒙、藏、汉等族对青海湖水神每年定期举行的祭祀。青海湖水神传说,古已有之。最初见于载籍的为唐天宝十年(751),玄宗封青海神为“广润公”。宋庆历元年(1041),仁宗复封之为“通圣广润王”。蒙元时已有正式祭祀的记载。蒙古蒙哥汗四年(1254),蒙古王公在湖东日月山会盟,祭海。清雍正四年(1726),清廷诏封青海水神为“灵显宣威青海神”,遣官至海边致祭。并以汉、蒙、藏3体文字立碑以纪其事。乾隆三十八年(1773),规定每年秋季择吉日祭4渎(指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后沿为夏历七月十五日至青海湖海滨致祭。届时,由钦差大臣或派来专人主祭,各蒙旗札萨克、王公等陪祭。仪式是以三牲、香烛、帛为供,上香读祝(祭文),行3献礼。道光十二年(1832),清朝西宁办事大臣在察罕城北建海神庙,作为固定祭海场所。民国时期,政府亦曾多次派大吏主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