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票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票拟

明代自宣德以后,凡政府重要文书,由内阁首辅先行拟定办法,将所拟批答之辞,墨书写于票签之上,送呈皇帝批准,谓之“票拟”。入内后,由司礼监承旨批复,以用硃笔,故称“批红”。清代则由批本处翰林中书照旨批录满字,再下内阁学士批录汉字。事见《明史·宦者传》、姚之骃《元明事类钞·法制·票旨》。清中期设军机处后,改用奏折,此制乃废。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奏札 > 票擬
票擬  piāonǐ

亦稱“票帖”、“票旨”。明時,各處奏章先交内閣擬定批答之辭,然後呈皇帝御批。因呈送前先擬書於小票,故稱。清初仍襲用此制,自設軍機處後,重要奏章改用“奏摺”,此制遂废。《明會要·職官一》引《夢餘錄》:“英宗以九歲登極,凡事啟太后。太后避專,令内閣議行。此票旨所由始也。”又引《通典》:“内閣之職同於古相者,以其主票擬也。舊制,紅本到閣,首輔票擬。”《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金吾衛太尉朱勔,即時使印,僉了票帖,行下頭司。“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録》卷二十三:“内閣大學士沿明制,主票擬。”

票拟

明清时期内阁代皇帝草拟的谕旨。明清时期各省和中央各部院上报皇帝的正式公文称作“题本”,题本在呈皇帝御览前都须汇集到内阁,由内阁审阅并代皇帝草拟好批示的谕旨,写在一个小票签上,所以称作“票拟”。一般情况下,是一件题本一个票拟,有时也作出两个或多个票拟供皇帝选择。经如此处理后,题本和票拟一起呈送皇帝,皇帝如无异议,票拟即可作为谕旨正式下达。票拟虽然只是草拟批答,但却是一项重要的权力,明代有的权相通过票拟权控制国务活动。由于题本数量极多,票拟也不过是例行公式而已。

票拟

票拟

明清时期的文书处理制度。明代自宣德以后,凡政府重要文书,先由内阁拟批答之辞,墨书于票签上,呈请皇帝批,即为票拟。然后再由司礼监承旨朱笔批出,为批红。清初沿用此制,惟朱批不由太监代笔。自设军机处后,此制遂废。

☚ 题本   墨敕斜封 ☛

票拟

亦称条旨或调旨。明代及清初内阁大学士职掌之一。内阁大学士、明中后期首辅接到奏章后,用小票写所拟批答,再由皇帝朱笔批出,谓之票拟。清初沿袭明制, 自南书房设立,特别是军机处设立后,票拟之权渐由内阁转为南书房、军机处办理,此制渐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