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曲做花卷等食品的红色颜料,用粳米加酒曲加色料做成,用时捣成粉末。 红曲〈隐〉明清江湖诸行指铜。见《新刻江湖切要·珍宝类》。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酒部 > 其他 > 紅麴 紅麴 hóngqū 麴類的一種。因呈紅色,故名。用於食品加色、調味和防腐,如製造紅酒、紅糟和紅腐乳等;亦可入藥。三國魏·王粲《七釋》:“瓜州紅麴,參糅相半,軟骨膏潤,入口流散。”宋·蘇軾《次韵錢穆父馬上寄蔣穎叔》詩:“剩與故人尋土物,臘糟紅麴寄駝蹄。”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時珍曰:‘造紅麴者,以白米飯受濕熱鬱蒸變而爲紅,即成真色,久亦不渝,此乃人窺造化之巧者也。故紅麴有治脾胃營血之功,得同氣相求之理’。” 红曲hóng qū明清江湖社会谓铜。《新刻江湖切要·珍宝类》:“铜曰红曲。” 物质 物质质(木~;铁~;卤~;蛋白~) ☚ 物质 物资 ☛ 红曲药名。出 《饮膳正要》。又名红米。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Went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主产福建、广东。甘,微温。入肝、脾、大肠经。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食积饱胀,赤白痢。煎服: 6~12g。 红曲red koji又称丹曲。经过红曲霉(Monascus)生长繁殖,使基质产生紫红色的曲种。中国早在宋代就利用红曲霉的特性,培养于籼米上,制成红曲米,始产于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是中国在利用微生物加工食品上的一项创举。红曲霉具有合成红曲色素和红曲黄素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色素。供制造红糟、红酒及红腐乳,可做其他食品的调味着色剂,中医学上用作活血消食药,主治赤痢下重、妇女经血阻滞等症。 红曲 010 红曲见34009酿酒。 ☚ 酿酒 陶瓷 ☛ 红曲hónɡqū中药名。出《饮膳正要》。别名红米。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 Went 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主产于福建、广东。甘, 温。入肝、脾、大肠经。活血化瘀, 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痢, 煎服:6 ~12 克。 红曲 红曲红曲,又名赤曲、红米。始载于《饮膳正要》。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主产于福建、广东省; 此外,江西、浙江、台湾等省亦产。 ☚ 水红花子 白胶香 ☛ 红曲〈名〉一种用麦子、麸皮等发酵制成的曲霉,色红,可供制造红酒、红腐乳等,亦可入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