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红木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红木犀

 

瞿佑


 滴露研珠染素秋,轻黄淡白总包羞。
 量空金粟知难买,击碎珊瑚惜未收。
 仙友自传丹灶术,状元须作锦衣游。
 一枝拟向嫦娥乞,管取花神暗点头。


 这是一首歌咏红桂花即丹桂的七言律诗。
 首联即点出桂花黄、白、红三色红最为贵。“滴露研珠染素秋”是说秋天中有桂花开放点染,而相形之下,轻黄、淡白都是素色,因而在红木犀面前“总包羞”,自叹不如。自然,在万木萧索气象冷落秋天里,有花来点染、增添了多少生气啊! 黄的、白的毕竟也是一种颜色,虽然桂花花形小,黄、白色又不甚鲜艳,但毕竟也是一种对秋天大自然的装点。但在作者眼中它们在红木犀前总包羞,因为秋色萧索,轻黄淡白也总是素色,远不及红色那样火爆热烈。就突出了丹桂的红色可贵。接着颔联“量空金粟知难买,击碎珊瑚惜未收。”是首联中金桂、银桂不及丹桂意的形象描绘的进一步补充。说是丹桂之名贵,即使量尽金桂——黄色桂花也难以买红木犀。金粟、即指金桂。色黄如金,形小如粟。 丘崈《醉花阴 ·木犀》云:“碧玉槎枒金粟”,曹冠《好事近·岩桂》:“醉赏绿云金粟。”都以金粟称金色桂花。“量空金粟”这里一语双关。既使金色般桂花也有多如粟米之金的意思。“击碎珊瑚惜未收”用的是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比富之事。据《世说新语·汰侈》篇载:“石崇与王恺争富,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其众,恺惘然自失。”又据《南州异物志》曰:“珊瑚生大秦国,有州在涨海中……珊瑚生於石上。初生白,软弱似菌……一年便生……其色尚黄,枝柯交错,高三四尺,大者围尺余。三年色赤……”以上述所载看,击碎珊瑚乃二尺许,并不算高,当属初生阶段,色白或黄,红色乃至贵之色。那么这句意思就是说银色桂花虽很名贵,但击碎之后虽有人惜怜但仍未收,因有更为名贵的红色珊瑚在,故相形见绌了。也还是称颂红丹桂。(若以珊瑚为赤色,那怕这句就应是赞美丹桂如赤色珊瑚碎成点点,红染素秋、虽也是此典但有变通,综观文意,这里珊瑚似指白色或黄色为好。)接着“仙友自传丹灶术,状元须作锦衣游”是直接夸奖丹桂,来自天上,不同凡俗,既争得桂花诸种中第一名、当作锦衣荣归乡里夸示众人,不可不被人知。意思红木犀即丹桂应广为人知闻名天下,才能与其色超黄、白这点相适应。最后“一枝拟向嫦娥乞,管取花神暗点头。”表明作者对红木犀赏爱之心,欲折一枝归家把玩,定能得花神应允。
 总之,这首咏红木犀诗未从丹桂正面着笔,而以金桂、银桂作比来映衬丹桂之名贵难得,在众多咏桂之诗作的艺术手法上也颇有新鲜之感。

咏花诗词之《红木犀》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红木犀

 

朱元璋


 月宫移向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
 好向烟霞承雨露,丹心一点为君开。
 
 秋入幽岩桂影圆,香心粟粟照林丹。
 应随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


 红木犀即红桂花。朱元璋即明开国皇帝明太祖。他的这首歌咏丹桂的诗显然是写于得天下之后。
 “月宫移向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是说桂花本是月宫之物,现在却移向日宫栽,使得淡淡红色扑面而来。传说月宫中有桂树高五百丈(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日宫,指皇宫,天无二日,宫殿称为日宫,非皇家莫属。“好向烟霞承雨露,丹心一点为君开。”一联语含双关:既是自然的烟霞雨露,同时也暗含皇恩浩荡雨露滋润万物之意;丹桂“红心一点为君开”,既是为他人而开,而此处之君恰又是君主帝王之称谓。好似丹桂从月宫移到皇宫来,目的是便于承受皇帝的恩德雨露的滋润,红心一点为君王而开,在向帝王之尊呈现自己的一片忠诚。写丹桂之处所不同于别处,其所受所献也有所不同。这实际上是作者以帝王之尊来看桂花,自然有别于一般文人士子。
 “秋入幽岩桂影圆,香心粟粟照林丹。”写秋天降临幽静山岩时,桂树之影圆,即正是明月当空照桂花盛开之际。类似粟米般粒粒桂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其色又映照丛林,呈现出一片红色。接着一联“应随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则是就丹桂色彩绚丽而言,设想有如从广寒宫即月宫而来的一片朝霞染就天际,写得颇有气势。这当然是想象与夸张,但却突现了丹桂的色彩,给人留下极为鲜明的印象。朱元璋的这两首咏丹桂诗自有帝王气象,不同寻常。特别是第一首,“丹心一点为君开”语含双关,切合情事,颇有意趣。
 作为自然界的植物本无喜怒哀乐之情,也不会有所谓傲骨媚态之别,但一旦进诗的审美领域,就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人的思想情感的烙印。而人在社会中又是千差万别,境况迥异的,所以同是一种花,却可以映照出不同人的不同面孔。仅以桂花为例,在失意的文人笔下则是怀才不遇者的孤傲品格的寄托所在,如白居易诗《庐山桂》、于武陵《山上桂》,在政治家笔下桂花则是傲视群芳的佼佼者“怕群芳自嫌凡俗……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爱寻高躅”(陈亮《桂枝香》)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朱元璋的咏红木犀诗也同样以有它自己独到之处而引人注目。尽管这种屈桂花之尊于万乘脚下并非寻常人可比拟,但却忠实地传达了作者志得意满的内心世界,因而仍然值得一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