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态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shehui taidu

个人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事和物)较为稳固的由认识、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它属于个人和外界对象的关系范畴,而不属于纯粹个人主观或纯客观的范畴。它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随着个人意识的出现以及生活经验所积累而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复杂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心理组织,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动因,对个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它受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调节。社会态度可用社会态度量表和自由反应法进行测量。

☚ 社会情境   社会压力 ☛

社会态度social attitude

简称“态度”。指个体内部由对某一对象的认知、情感、意向三者有组织的结合而形成的稳定的动力心理倾向,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具有对象性、评价性、内在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构成态度的三种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协调的,取决于态度对象及其与态度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情感与意向之间的相关,比认知与情感之间或认知与意向之间的相关高,而且情感在三者当中占有支配性的中心地位。态度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格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提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形成态度测量以及编制态度量表的研究热潮。30年代以来,由拉皮尔的发现引发了关于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广泛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需要引起了关于态度与宣传之间的关系、以及种族偏见及其消除等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5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研究构成该领域的中心课题,并取得了以L.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为代表的大量成果。一直到目前为止,有关态度的上述诸方面,依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social attitude

即态度。态度通常是指个体对环境中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由此可见,态度的心理结构包含有三种心理因素, 即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如果这三种心理因素的协调程度越高,态度就越稳定, 以至成为稳定人格结构的 一个部分。如果这三种心理因素的协调程度低,或其协调程度遭到破坏,则就容易导致态度的改变。态度这种心理结构是情景、他人倾向和个人人格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

☚ 社会适应   社会心理学 ☛
000015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27:21